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我》杂志心理学堂——视网膜效应

(2008-06-17 11:07:10)
标签:

心理学堂

视网膜效应

原创

《爱我》杂志

健康

分类: 各栏目样文

栏目:心理学堂

文:余明(心理学硕士)

心理关键词:视网膜效应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存在一种“视网膜效应”。它说的是,当我们自己拥有一种特征时,就很容易在别人身上也发现这种特征。

最常见的,就是孕妇经常碰上孕妇,当她们把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就碰不到那么多了。我一个朋友刚怀孕不久,她很惊讶地告诉我,“我上星期天去逛商场,短短两小时就看到六个孕妇,最近人口出生率是不是提高了啊?”但跟她一起逛街的妈妈和丈夫,就没看到这么多的孕妇。

一位女士买了一条心仪已久的别致的裙子,感觉穿上去很有格调,很特别。当她走在马路上时,却忽然发现好几个人的裙子都和自己穿的一模一样,她一下子对自己的眼光不那么自信了。实际上,是她自己特别在意这种式样的裙子,所以才容易那么快就在人海之中注意到与自己的裙子款式相同的人,这也是“视网膜效应”在起作用的例子。其实她的穿衣风格在朋友圈中一直被称道,大家常夸她品位独特。

有一个妈,在女儿结婚成家以后,逐渐发现女儿对自己不那么好了。有一次,她终于忍不住向丈夫抱怨,说“这个孩子怎么那么斤斤计较,只顾自己的小家,跟我这个当妈的也算经济帐,太小气了!”。丈夫一听就幸灾乐祸:“你记不记得咱们以前吵架?你不是经常对我实行银根紧缩政策,不比女儿差呢!”其实,丈夫不觉得女儿很小气,女儿周围的朋友也没觉得女儿很小气,就是因为妈妈自己小气,所以在女儿身上才看出这么多小气来。

一位感觉自己总是没有朋友的女人给我讲了最近一次让她悲愤难抑的事:她去参加同事的婚礼宴席,想和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一桌。他们那桌明明能加一把椅子进去的,却没有一个人请她坐下来。“他们就是这样排斥我!”她愤愤不平地说到,又谈起另外一件事:“中午去吃工作餐的时候也是这样,没有人招呼我一起走!我很难受,很孤独。我想不通,他们难道就那么不喜欢我?”

但当我有机会接触到她周围的同事后,发现同事对她的印象都不错,很多人表示,这个女同事人挺好的,工作认真负责,大家对她并没有反感,也愿意和她做朋友。只是她总给人一种很难接近的感觉,大家对她有点敬而远之。

我跟她进一步交谈,发现她内心埋藏着对同事的一些不满,她不愿意和他们走得太近。而她所谓的同事的缺点,其实在她自己身上也有!她其实是一个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人。因为只看见自己的缺点,也就更容易发现别人身上类似的缺点。“视网膜效应”遮住了她发现别人优点的那些角度。后来,当她试着去发现自己身上讨人喜欢的一面之后,她忽然感觉到同事们也变得更可爱,也更愿意接纳她了。

上面列举的现实生活中的现象,都与“视网膜效应”的影响力有关。

如何突破“视网膜效应”?

卡内基先生很久以前就提出一个论点,那就是:每个人的特质中大约有80%是长处或优点,而20%是我们的缺点。当我们特别在意自己那20%的缺点的时候,也会在别人身上看到这样缺点,进而使得他人际关系无法改善,生活也不快乐。这其实与我们的一句成语描述的现象很相似——“夫子自道”,一个人在表扬或指摘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正在评论着自己。

 

一个人要人缘好、受人欢迎,一定要突破 “视网膜效应”。怎样做到呢?

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各占多少,对自己总体是否定还是接纳。其次,当我们在与人交往感觉不好的时候,请记住向自己提一个问题——“我不喜欢这个人,这和我自己有关吗?”最后,如果你发现确实与自己有关的时候,告诉自己,这只是“视网膜效应”造成的假象,我能走出来!你会发现,当你多看自己的优点,更喜欢自己的时候,你和别人的关系也会更友好。

本文刊登于2008年6月《爱我》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