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好活”——史铁生用纸笔闯开一条路

(2019-10-10 09:58:57)

“好好活”

——史铁生用纸笔闯开一条路

清清泉水

“好好活”,是史铁生母亲临终前对儿子的嘱咐和期望,饱含着母亲的牵挂和对生命的无限热爱。

我最初认识史铁生,是因为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这篇文章被编进七年级的语文教材,我反复读了好多遍,教了好几年,对这篇文章十分熟悉。我深切同情作者的不幸遭遇,他活到21岁就突然瘫痪了,这是一个无比残酷的事实,他终生与轮椅为伴。他曾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才是写作。”这是作者对自我的嘲笑,是一种诙谐的说法,也是一种无奈的实况。读罢此文,史铁生母亲伟大、无私的母爱与史铁生刻骨铭心的痛苦和愧疚都鲜明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

我很欣赏史铁生坦诚、真切、自然的写作风格。他善于解剖灵魂,善于批判自己。他在颓丧中透着坚强,他在自嘲中蕴含着洒脱。他的文字有一种穿透力,能震撼读者的心灵。我很想找到他更多的作品来阅读。

    最近,我阅读完史铁生的一本散文集,《合欢树》《我的梦想》《我与地坛》《好运设计》《我二十一岁那年》等文章,都深深地打动我的心灵。史铁生善于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如家人、朋友、读书交友的心得、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自身病痛的体验等等,描述相当细腻,字里行间洋溢着真切动人的感情。

在《我与地坛》一文中,作者在这个荒芜冷落的古园中度过了许多寂寞而充实的时光,这个古园让史铁生暴躁的心逐渐冷静下来,他思考人生,面对自己的灵魂,进而读书、写作。在这个园中“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可见,这个古园在史铁生的生命历程中有着无比重要的位置,处处都可寻觅到母爱的痕迹。

在《想念地坛》一文中,史铁生开篇写道,“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一进园门,心便安稳。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史铁生需要这样安静的环境,才能让他暴怒无常的心情彻底平息下来。他需要冷静地面对自己的灵魂,“记得我在那园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儿呆坐着,张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醒了看几页书……”最终,他“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需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便决定活下去试试。”在这个园中,史铁生为自己觅到了一条出路,获得了写作的灵感。他在文中写到,“也不考虑词句,也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的。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读到这儿,我真替史铁生高兴!他在安静的地坛中寻觅到一条出路。此后,他用笔尽情地倾诉着自己的心路历程和见闻感受。

在《老海棠树》一文,作者在老海棠树上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少年时光,“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书包挂在房檐上。”甚至,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送给“我”吃。奶奶在树下或与“我”聊天,或糊纸袋、做针线活、扫院子……史铁生与奶奶在老海棠树下度过了许多温馨、快乐的时光。

    史铁生怀有美好的梦想。他第一喜欢田径,第二喜欢足球,第三喜欢文学。他是个体育迷。如果某一天电视里有精彩的体育节目,“我早晨一睁眼就觉得像过节一般,一天当中无论干什么心里都想着它,一分一秒都过得愉快。”他能说出所有田径项目的世界纪录是多少,是由谁保持的,保持的时间长还是短。他最喜欢并且羡慕的人是刘易斯。

    在《好运设计》一文中,史铁生写道,“倘有来世,我先要占住几项先天的优越:聪明、漂亮和一副好身体。”“我真希望来世能有一副好身体。今生就不去想它了,只盼下辈子能够谨慎投胎,有健壮优美如卡尔·刘易斯一般的身材和体质,有潇洒漂亮如周恩来一般的相貌和风度,有聪明智慧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一般的大脑和灵感。”这样的设计多么完美!他所希望的理想的人生是,“既有博览群书并入学俯深造的机缘,又有浪迹天涯独自在社会上闯荡的经历;既能在关键时刻得良师指点如有神助,又时时事事都要靠自己努力奋斗绝非平步青云;既饱尝过人情友爱的美好,又深知世态炎凉的正常,故而能如罗曼·罗兰所说:‘看清了这个世界,而后爱它。’” 可见,史铁生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同时,他对自己残废的双腿是多么沮丧!

    在《我二十一岁那年》,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史铁生经历病痛的折磨和绝望,他写道:“我终日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心里先是完全的空白,随后由着一个死字去填满。”“心里荒荒凉凉地祈祷:上帝如果你不收我回去,就把能走路的腿也给我留下!”这种撕心裂肺的煎熬、痛不欲生的痴癫与疯狂,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验到的。所幸的是,史铁生遇到了王主任、张护士长等一批热心的医护人员。王主任鼓励史铁生,“还是看看书吧,你不是爱看书吗?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将来你工作了,忙得一点儿时间都没有,你会后悔这段时光就让它这么白白地过去了。”这些话语让史铁生受用终生,让他慢慢地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

    令我相当感动的是,史铁生在医院里在病床上度过了二十一岁中最惬意的时光。“每天上午我就坐在窗前清清静静地读书,很多名著我都是在那时读到的,也开始像模像样地学着外语。”

    功夫不负有心人!史铁生终于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一条路,三十岁时,他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可惜,挚爱他的母亲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他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他整整七年了。史铁生对母亲怀着深切的愧疚、深切的怀念之情。母亲在世时,史铁生完全没有体会到母亲那种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爱,他那时太年轻了,只知道自己双腿残废了,他失去了行走的自由,他整天沉溺于自己的痛苦之中无法自拔。直到母亲去世了,他才幡然醒悟,并振作起来。他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做到了“好好活”,并创作了许多感动读者的作品。他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

    史铁生能获得成功,离不开朋友们的挚爱和帮助。他三进三出友谊医院,他说,“我没死,全靠了友谊。”他在生病住院期间,他的朋友给他送了很多书来。他写道,“朋友们来了,带书来,带外面的消息来,带安慰和欢乐来,带新朋友来,新朋友又带新的朋友来,然后都成了老朋友。以后的多少年里,友谊一直就这样在我身边扩展,在我心里深厚。”这些语句温暖着史铁生的心灵世界,充盈着他的人生,也温暖着读者的心灵。

在《扶轮问路(代跋)》一文中,得知史铁生的几辆轮椅的来历,他靠着轮椅开启了走南闯北的历史,当然,这离不开热爱他的朋友们,他写道:“其实是众人推着、背着、抬着我,去看中国。”先是北京作协的一群哥们儿送他回了陕北,见了久别的“清平湾”,后又有洪峰接他去领奖,还去过沈阳、逛过淮海路、坐过南海舰队的鱼雷快艇等。有朋友甚至想把他带去西藏呢。最令人惊异的是,他还去了美如童话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文学讨论会,与大家畅谈“沟通:中国文学面对世界”。在瑞典导游先生的带领下,史铁生去参观了瓦萨沉船博物馆,去瞻仰了瑞典文学院。他后来还走了差不多半个美国,一路挣扎着看大沙漠、大峡谷、大瀑布、大赌城……这些宝贵的经历都成了史铁生美好的回忆,也羡煞读者。

史铁生顽强地生活,勇敢地与厄运战斗,他用笔作武器,为自己闯开了一条明朗的道路,也为读者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人生经历正应了一句话: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一定会为你再打开一扇窗。

让我们都按照尼采说的,“热爱命运”吧!爱命运才是至爱的境界。

让我们都铭记住史铁生母亲的嘱咐——“好好活”。“好好活”,才能走到更远的地方,看到更美的风景,遇到更多更好的人,才不会辜负命运的精心安排。

 

“好好活”,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才能创造生命的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