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风采篇:黑河市首届语文学科教学能手——雪梅

标签:
雪梅风采篇刘正生名师工作室 |
分类: 工作室成员风采 |
35岁,逊克县宝山乡一贯制学校教师,毕业于齐齐哈尔师范学校普师班,后通过自考获得哈师大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黑河市首届教科研骨干教师,黑河市首届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有独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敢于创新,独立承担“十五”县级《字谜识字法》课题研究和“十一五”市级《快乐语文——小学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学法研究》课题研究。有多篇文章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
我最爱读的刊物:《小学语文教师》
我最喜欢的教育专著:《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
我喜欢的文学作品:钱钟书的《围城》
我的感言:语文研究,虽任重道远,但乐趣无穷。
我的博客地址:http://baoshanxuemei.blog.sohu.com/
我的QQ:925102415慎独书映雪
我的愿望:与有志于小语研究的同仁携手共进,享受精神成长,生命拔节的幸福愉悦。
我的博文:
“五读”识字教学,将快乐进行到底
中国的汉字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承载着传递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重任,从字形到字音,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可观可感的画;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可观可听的故事;每一个汉字都像是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
对于教者来说,我们要努力用识字来打开孩子们神奇的想象世界,使识字成为孩子生活中鲜艳夺目、兴趣盎然、充满生动形象、声音和旋律的一部分——这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孩子的天性的需要。
“五读识字法”就是一种以“趣”与“美”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的快乐识字方法。它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部件构成、结构方式及形态特征,通过联想、分析、推理等思维方式,运用画读、想读、儿歌诵读、唱读和演读的创作方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使识字成为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创造手段,使识字教学成为快乐的智力游戏。
一、画读——快乐“造境”
汉字是由象形字发展起来的。它的音、形、义三个要素中,形是最重要的,因为意义就集中在字形里面。汉字有很多意义联想的组成部分,不仅有趣,也便于记忆。
例如:“禾”字像上面有穗、叶,下面有根的谷子;“火”字的形状像火焰,两边的“点”则是熊熊燃烧的烈火崩溅的火星;“愁”字表示在生产力低下的社会,秋天里人们为过冬而发愁,忧心忡忡。
在画读汉字教学中,要既尊重字的起源,又允许学生进行童趣盎然的“望文生义”的奇特联想。这样就能避免机械、重复、单调的教与学,达到高效识记的目的。
例如:在“喝”与“渴”的教学中,我就通过比较辨析,成功地引领学生从形,义两方面区分开了这两个形近字。
师:“渴”与“喝”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它们呀,是来考考大家的。(戴上“渴”与“喝”的手偶玩具,进行角色表演。)我是“渴”,我是“喝”,走上台来有话说。哥儿俩身体有奥妙,藏个故事趣味多。小朋友们齐动脑,说说听听乐呵呵。
生(齐笑):哈哈哈……
师(板贴二字,做发愁地自言自语状):真的藏个故事吗?我怎么没看出来呢?谁呀?到哪儿干什么去了?发生什么事了?
生1(恍然大悟):我知道了!那个小人是毛毛,到撒哈拉沙漠探险队毛毛!
生2对,毛毛到撒哈拉沙漠探险,天热极了,太阳像个大大的火球,高高地挂在天上。
生3:毛毛渴极了……
师:渴到什么程度?
生4:渴得嗓子都冒烟了。
师:毛毛多想喝到清凉的水啊,哪怕只有三滴也好啊!
生5:毛毛就到处找水喝。
师:他到哪儿去找了?“人”字外面的部件好像是一户人家的……
生6(惊喜地大叫):障子!
师(纠正)栅栏。
生:对,那“一撇”就像打开的院门。
师(赞叹地):你的想象力已经插上了翅膀!后来,毛毛找到水了吗?
生7:毛毛走出了沙漠,来到一户人家,终于找到了水,他立刻大口大口地喝起来。
师:啊,好喝你就多喝点。
(众笑)
师(手偶表演)对对对对,这就是我们哥儿俩的故事《毛毛撒哈拉历险记》你们真是人多智慧广啊!佩服,佩服!小朋友们,再求你们件事,能不能把我们变成画呢?
(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画字谜,师巡视指导,展示画谜。)
经过辨析,百分之百的学生对“渴”与“喝”的识记与使用达到了“清晰阶段”,准确无误。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一见即识。
学生天生就是一个探索者,当禁锢他们的枷锁被打开,孩子们鲜活的思想就开始潺潺流淌了,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去观察并转化汉字,制成一幅幅生动可爱,又有文化内涵喝审美价值的画谜。
例如:“舞”字笔画复杂,识写困难,是教学难点。如何将舞字的各个部件转化为各个意象,并将这些象叠加,形成一种与义相辅相成的情境来帮助识记呢?教学中,我自甘“示弱”,将这个“球”踢给了学生们。
老师首先板书:舞
第一步,请学生们看字回忆一下生活中见到的跳舞的人,闭上眼睛用“头脑电视机”播放跳舞场面。
第二步,请学生们联系舞的具体笔画来畅谈自己的奇特联想。
生:我觉得上面的“撇”和“横”就像房檐。
生2:下面的“一长横”和“四短竖”就像美丽的四小天鹅。
师:好奇妙的想象!四小天鹅在什么地方翩翩起舞呢?
生3:下面的“长横“是宽阔的舞台。
师:能观察出这场演出的时间吗?
生4:这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瞧,最后一个部件活像一个人在打着腰鼓!
师(赞赏):你们用诗意的联想使“舞”字有了活泼的生命,有了优美的乐音!
(板画“舞”的画谜)
就这样,一个平面的、静态的、抽象的汉字,被一点点具化,一步步激活,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场面。厚重而立体,可视可听,成为赏心悦目的美境,成就了轻松愉悦的心境。
二、想读——快乐“举象”
所谓“象”,就是语言文字的三种表现:形象、印象、意象。所谓“举象”,就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形象、印象、意象。象是最生动、最丰富的。汉字起源于生活,起源于图像。我们的识字教学完全可以通过对汉字的观察,激活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生活积累。将汉字化成一个个生动丰富,充满感性的语言的象的组合。
例如:“熟”字笔画多,难识记。但它的部件都是可述可感的象。教学中即可引导学生创编顺口溜,由象到言,由言生意:一点一横不太长,小口在中央,大头儿子在下方,拿来九个小丸子,火上来煮汤。
想读识字教学给学生构建了一个才智竞技,思维赛跑的平台,使汉字的外延变得无比丰富而生机勃勃:“瓜”,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制成字谜:“一根藤,三根蔓儿,结个果儿在中间儿。”;“本”,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制成字谜:“小锯子,乐悠悠,唱着歌儿锯木头。”;“玉”,学生联系童话故事编出一个诙谐的谜语:“山中大王爱吃糖,吃得牙齿掉光光,兜里还藏一块糖。”;“灵”,对《西游记》了如指掌的学生就这样猜到:“下雪不下雨,怎过火焰山?”;“胖”,对“脑筋急转弯”情有独钟的孩子就能这样质疑:“一个字,需要半个月才能写完,这是什么字?”
笔者曾经尝试过用“对话想读”的方法来辨析形近字,这种非常规的“举象”因其荒诞,幽默常常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片断一:
学生写字时常把“能”写成“熊”,屡教不改,屡禁不止,于是“立案庭审”。
师:请仔细观察,“熊”和“能”有什么不同?
生:“熊”有四点底,而“能”没有。
师:用灵动的眼光和智慧的心灵来看,这四点底好像……谁能设计这两个字之间的对话?
生1:“能”对“熊”说:“老兄,几天不见,火烧屁股——熊了吧?”
生2:“熊”对“能”说:“哥们儿,穷成这样了,四只熊掌全卖啦?”
片断二:
二年级下册《识字二、3》集中识写“烧、浇、翘、挠、晓、饶”六个形近字。结合这六个字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热热闹闹的趣味对话。
生:“晓”对“翘”说:“好日子才过几天,就以为羽毛长丰满啦?”
师(续)就想翘尾巴啦?
生:“浇”对“挠”说:“咋样?劝你不听,才进撒哈拉,就把水喝光了,干挠头了吧?”
生:“饶”对“浇”说:“我有饭吃,你有水喝,咱俩牵手,有吃有喝。”
生:“翘”对“烧”说:“咋的啦,哥们儿?让火给烤了?羽毛怎么一根都没剩下?”
生:“浇”哭着对“烧”说:“就这么点水,还让你这个毒日头给晒干了,呜……”
多么精彩啊!学生们通过想读,举起了一个个生动、活泼、具体的象。所有这些的象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积累和善思的心灵,正因为这样,汉字识记的每一步,孩子们都走得像鸟儿在高傲地直冲云霄。
三、儿歌诵读——快乐“会意”
运用儿歌诵读法教学——快乐“会意”,就是在特定的情境(或情境群)中剖析并识记一个(一组)汉字的字形。
1、情境性歌谣。有一部分汉字的部件之间故事性很强,能进行奇特联想。可以创设有人物、有事件、有声有色的情境,帮助识记。
例如:歹徒挥刀,砍下四只熊掌。动物发怒,烈火烧死歹徒。(烈);警察用手,警犬用爪子,吓得坏蛋变傻子,抓住戴上手铐子。(抓);肚子饿得咕咕叫,到处找萝卜找不到,找到雪花都落了,严冬已来到,这可怎么好?(冬)一只巨手生一旁,一点一横不太长。没力气的幼儿站中央,生着一对小翅膀。十字架上跳舞忙。不小心摔下来,呜哇呜哇哭断肠。(摔)
这些字谜将汉字故事化,有效地化难为易。使学生在或惊险、或紧张、或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轻松地达成识字目标。同时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及想象力得以充分发展。
2、串字法歌诀。汉字中形近字非常多,正确区分这些形近字的形与义是教学中的难点。串字法歌诀就是通过对形近字的比较分析,编成趣味儿歌进行诵读识字的方法。
例如:一人出众评最佳,爱吃害虫小青蛙,抬起手来上面挂,张开嘴巴哇哇哇(佳、蛙、挂、哇);穿上盔甲吃烤鸭,张开嘴巴把鸣打,一颗大牙是乌鸦,看我来把白鹅抓。嘎嘎嘎,昂昂昂,啊啊啊,热热闹闹来玩耍(鸭、鸣、鸦、鹅);没腿丘,左腿乒,右腿乓,两条腿儿长得壮,健健康康是士兵(丘、乒、乓、兵)。
儿歌诵读识字教学可操作性强,能引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攻克区分形近字的难关,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于比较学习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四、唱读——快乐“入情”
唱读识字法是一种根据汉字的部件构成与儿童耳熟能详的歌曲之间的某些契合巧改歌词,嵌进字谜的识字方法。
例如:“验”字的部件构成可联想剖析为“一匹马,一个人,一根鞭子,三个泥点,一个水洼。”巧改歌曲《小毛驴》的唱词为:“我有一头小马驹儿,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默”字的部件可拆分为“黑犬”,恰与儿童歌曲《哈巴狗》相似,适宜改编唱作“一只小黑狗,蹲在大门口,眼睛黑黝黝,想吃肉骨头,汪、汪、汪。”
唱读识字教学中,学生观看字谜的生成,跟唱情境歌曲,随心所欲地律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强化了记忆,开发了智慧潜能,达成了入情入境,快乐识字的目标。
五、演读——快乐“共进”
演读识字法依据汉字的笔画特征或部件构成,用动作、体态表演的方式构建谜面的识字法。
例如:请一名少先队员站进呼啦圈里(圆);平伸双臂,迈开大步,腿中间放一个足球,作势欲踢;蒙一眼立于前(省);请一名同学快速进门(闪);双手合十(拾);三人同上台,同张口(众、品);张大口做照相姿态,喊“田七”(奋)。
演读教学使学生眼中的文字鲜活起来:是有血有肉的人物、是有声有色的情境。儿童在观察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思考中创作引人入胜的动画;在表演中尽显智慧与自信。他们的创新潜能得到了全面地发掘。
“五读”识字教学乘着想象的翅膀,追求思想的力量。以具象为旨趣,以孩子的情感需求为主导。在多彩的情境中,在丰富的意象中,在语言的交辉和智慧的碰撞中,将学生置身于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作的世界里,给了孩子们一片快乐的天空!
“五读”识字教学,将快乐进行到底——是师生在“精神天堂”的快乐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