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员风采篇:江苏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刘须锦

(2010-05-26 09:26:08)
标签:

刘正生

名师工作室

成员篇

江苏

刘须锦

分类: 工作室成员风采

                          成员风采之刘须锦

http://s14/bmiddle/4b2af4d7h877540c7181d&690

刘须锦  ,男,19749月出生,江苏省淮安市长征小学工作。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教科室副主任,博客“雪山草地”,《小学语文》新浪圈子资深成员。从教以来一直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园地精心耕作,课堂教学在江苏省教研室、江苏教育报刊社组织的优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在全市多次执教观摩课、公开课,2008应邀到江苏吴江盛泽实验小学(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校长学校)作交流课——《九寨沟》,今年初,协同《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进行“小学古文教学研讨”,与朱文君老师同台上课。教学实践的同时,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主持市级个人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阅读教学模式及策略研究》。业余时间还积极撰写随笔、论文,有两篇文章获省教海探航评比二等奖,《思想·思路·思量》一文获省师陶杯评比一等奖,《让节日风情流淌于字里行间》等数篇随笔短论相继发表于《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等刊物。

 

我的博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2819d30100fvcj.html

我的博文:

习作评讲的红线思维

 

     再读薛法根老师的“作文批改只划红线”说,对于习作评讲的常模很有感触。

  “薛老师说他批改作文,从不改错别字,从不改语病,更不写评语。他只勾作文中的好词佳句。一道道红色的波浪线,是对孩子最大的肯定与褒奖。”

                                                                    ——薛老师的习作红线思维

     我们的习作批改,那真是“精批细改”,从标题到段落,再到语言、语法,甚至标点符号、错别字,那真是事无巨细,寥寥数字,老师红线、红圈、红注那真是满城皆是。

                                                                   ——我们的习作红线思维

      同是老师,为什么这么大差别呢?

     实践上,

     首先,从不改错别字。我们平时批改,凝神聚力为学生改出错别字了,可是下次习作还是错,甚至部分学生看到习作本上的错别字还是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其次,从不改语病。我们改,而且我们很认真地改,有时改得学生习作面目全非,恨不得老师自己写一篇。如此进行,学生以后的习作病句还是病句,难道学生是真得“笨”,真得语感很差,我想不尽然。

      最后,从不写评语。不知道从何时起,批改学生自作非要写评语,不知从何时止,批改学生习作可以不写评语。其实大家都知道评语在学生心里的位置,也深知老师写评语的真正意图,但薛老师不写了,我想他班的习作水平也不会低到什么程度(相反,孩子水平还很高)。

      理论上,

      提高习作水平不全是从评讲起步。而且评讲只属于“事后知”的认识范畴,是修补工作,而不是全新的创造工作,而且目前习作评讲的“潜规则”,不是建立在孩子习作水平提高的基点,而是为了应付孩子、家长、学校领导,这样的评讲不要也罢。

      鉴于此,我认为,习作评讲的目的、过程、策略亟需改进。

      对于阅读教学,王荣生老师终于在百花齐放的论从中,定一个基调——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那么对于老气横秋的习作评讲是否也该定一个底色——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支点一:儿童习作就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对于怎么写不改提到小学习作议题上。

      支点二:课标言“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对于小学生,重在表达,次在表达技巧。

      支点三:“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存在表达失范,但只要不影响“表达和交流”的功用,也无需“小题大作”地修改,也毋庸“常规动作”来进行。   

      支点四:“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明确:写作教学不是培养作家,也不是培养写手,而是情感表达的需要。

      缘此,对于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下第四单元“写一写你关注的事情”的习作,我进行如下评讲。

      一、谈话导入——明白上次习作内容。

      师:上次同学们都谈到青海玉树,这大概就是大家关注的事情。你们都写什么内容还记得吗?

      生回答,教师及时总结并板书:

      玉树地震   几次   死伤人数   地震场景……

      救援抗灾   众志成城   感人事迹   捐钱捐物……

      师:这就是我们关注的事情,其实这些就是两个内容。

      板书:

             我知道的

             我想到的

    二、小组赏读——明了什么样习作是好习作。

    师:习作就是把知道的想到的写出来,一个人能真正把知道的想到的写出来,肯定是习作水平非常高的人。

    1.4人小组互读,看看他们是否真得把“知道的、想到的”写出来啦?

    2.每组推荐两名同学读自己习作,其他同学参照表格评价。

    三、习作展品——民选优秀习作。

     1.解释评选要求:本组不评自己组推荐的文章。

     2.20名学生到讲台前展示习作,同学们及时评价,并记录在自己的评价表上。

     3.汇总成绩,评出集体奖3名,个人奖10名。

     四、颁奖激励——明晓习作其实很简单。

     老师为集体和个人颁奖——在加星栏加星。

     五、经典重读——好习作就是这样。

     师生点评积分前三名学生习作。

     六、附录:前两名学生习作开头

      朱恒的《那一刻》

      2010年4月14日,那一刻,房屋倒塌;那一刻,声声求救;那一刻,山崩地裂。

      洪欣宇的《玉树》

      玉树,一提到这个字眼,让我联想到,在一片绿油油地草地上,长着一棵树,树不开花不结果。只是树上有千万个玉叶子,风轻轻一吹,树叶便“叮叮当当”地响了起来。多么美丽的名字啊!看了一些玉树的图片,天是瓦蓝的,碧空如洗;白云石真正地白,天空和白云配在一起,天生一对,玉树留给了我美好的印象,它给人联想。我去过很多地方,可玉树我从来没有去过,单单这个名字,就让我觉得很美。更何况它是一个国家级的旅游胜地,我的心都要飞过去了……

       习作评讲课就这样在读读,听听,想想中度过,轻松又有收获。没有昔日错别字的烦恼,没有昔日看批语的尴尬,没有得分较低的失落……

      就这样,知道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自己知道的想到的,评文中的“知道”和“想到”,简约而不简单,红线寥寥,却深深如彩虹横亘在孩童清澈的心河中。

 

                                     行正德正笔墨正,情生意生华章生——刘正生名师工作室欢迎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