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与诗歌

(2010-11-05 16:19:16)
标签:

原创

孔子

诗歌

文化

分类: 诗话

孔子与诗歌

 胡东光   

      

    孔子,春秋时代人,距今两千多年了,人人都知道他是中国古代文化集大成者,开创了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学派——儒学。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孔子对中国诗歌所作的伟大贡献,称其为中国诗歌理论的鼻祖,一点也不为过。

 

一、孔子编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集——诗经

诗歌起源自远古,可惜没有文字得以流传。所以孔夫子编辑诗经的历史意义极其重要。

诗经收集的305首诗歌(还有6篇有标题没诗文的“笙诗”,应属乐曲吧),就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诗歌。

这些诗内容广泛,写得很美,不仅情感动人,而且修辞讲究,节奏鲜明,大多押韵,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可以想见,在诗经以前的漫长历史中,诗歌会有一个多么悠久、丰富的发展过程。

 

        二、孔子选编诗经的原则——思无邪

        春秋时代,周王室的控制力衰弱,诸侯各行其是,相互征战,作为西周社会基础的血缘氏族制度陷于崩溃,人心混乱。孔夫子在这种情况下,从各个小国家流传的3000多首诗歌中,精心挑选出了305首诗歌编辑成书;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选编诗歌是把道德标准放在了第一位。这些诗歌涉猎广泛,有关国家、社会、生活、情感等等,但是细细读来,都很感人,都示人以真善美的艺术形象。其影响深远重大,中国世世代代诗歌的发展都受其影响,直到现在。

 

        三、孔子编辑诗经把诗歌分为六类:风、雅、颂、赋、比、兴

        《毛诗序》认为诗经有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其实这是两类划分:

        从美学角度划分诗体类别,分为:风、雅、颂。

        风,《国风》,分为15个地方(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魏风、唐风、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幽风)共160首,流行民歌为主;

        雅,《大雅》31首,《小雅》74首,共105首,官吏公卿写作为主;

        颂,《周颂》31首,《鲁颂》4首,《商颂》5首,共40首,颂功德祭家庙为主。

        从写作技巧划分诗法类别,分为:赋、比、兴。

        赋,直书事物;

        比,形象比喻;

        兴,感发情意。

 

        四、孔子论诗歌的作用:兴、观、群、怨

        《论语·阳货》记载:“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兴,情意感发。

        观,观察事物。

        群,共鸣合群。

        怨,诗有美刺。

 

        五、孔子把《诗经》列为六经之一,视为经典,强调“诗教”

        《毛诗序》议论诗经:“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敦化,移风俗。”

        孔夫子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统称作六经。《诗经》所编选的诗歌,是符合他的一整套道德规范的,是以艺术形象来教育人们遵守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恕等等,要求人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求人们遵守“份”的哲学,从而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维系家庭、国家、整个社会各个方面。

 

        六、孔子的美学思维贯穿了他的中庸思想,提倡“温柔敦厚”、“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孔夫子选编的诗歌,多有艺术形象,很少直接叙述;多为温文尔雅,很少剑拔弩张。孔子认为即使批评也应讲究艺术方法,除了极少数情况,如诸侯欣赏天子乐舞“是可忍,孰不可忍”,一般主张“怨而不怒”;孔子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对后代中国诗歌影响很大,认为写诗以克制情感、委婉曲折、细腻隽永为佳,以含蓄、包含第二义、有寓意为佳,以文有尽意有余、有余音、有联想想象空间为佳,以拙重、忠厚为佳;而不赞成直白、露骨、尖巧、叫嚣……况周颐更以为即使愁苦之音亦应以华贵出之。中国传统诗歌理论,受孔夫子关于诗歌的论述影响很大,很多精辟的理论,都可以在孔子那里找到雏形和影子。

 

        七、孔子选编诗经,较好地融合了诗歌的社会性和艺术性

        很多人批评孔夫子只重视诗歌的社会功能,忽视了艺术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我以为,这种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读一读《诗经》吧,享受一下诗歌的美吧,体会一下风雅颂的美学风格吧,觉察一下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吧,体验一下那叠章重复一唱三叹的章节吧,感受一下那叠韵、叠字、双声的声韵吧,感发一下2000多年前古人的情意吧,等你陶醉其中的时候,就不再批评孔夫子不重视诗歌的艺术性了。

    中国2000多年来的诗歌发展,诗经恰恰是源头;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诗经中汲取艺术养分,陶冶为人情操。

 

        八、孔子是懂多门艺术的人,有艺术通感、通识

        孔夫子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绝非后世只知八股的腐儒。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而歌之”,“子与人歌而善,而后和之”;孔子曾向师襄子学琴(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会击磬,“子击磬于卫”;孔子曾与当时音乐素质最高的诸侯鲁国太师谈论音乐,“子语鲁太师乐”;孔子推崇周天子的韶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推崇舜时代的歌舞,孔子:“行夏之时,乘殷之路,乐则韶舞”。孔子懂得音乐,就懂得诗歌需要讲究节拍节奏、讲究循环往复、讲究合辙押韵。

        孔子晚年喜欢研究易经,“韦编三绝”,写了序《系词上传》、《系词下传》,这使后人得以读懂易经。易经讲究“象”、“理”、“数”,这个“象”是以形象示人,如“飞龙在天”、“潜龙勿用”……启迪人们形象思维。这对诗歌发展作用很大,诗歌是需要形象思维的,中国诗歌传统主张“形象”、“景象”、“意象”、“情景交融”……

 

        九、孔子自己也写诗

        孔子作《去鲁歌》、《蟪蛄歌》、《龟山操》、《盘操》,其中我最欣赏《龟山操》:

        “予欲望鲁兮,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

        古琴曲集《琴操》记:“季恒子受齐女乐,孔子欲谏不得,退而望鲁龟山作歌,喻季之蔽鲁也。”

        好一首比兴手法的忧国诗啊,孔子是何等的胸襟?眼见到鲁定公与卿大夫季恒子接受并沉湎于齐国送来的歌舞美女而不理朝政,劝谏不得,报国无门,就像面对着的遮蔽鲁国的龟山,恨不得持斧柯劈山救国啊!

        作为诗人的孔丘,是不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令人喜欢呢? 

                                                                    2010115日于香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