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前段时间,抽空与一个高中同学去江苏徐州游玩。刚到徐州,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我们随意走进一家高朋满座的餐馆,点了一道特色菜“霸王别姬”。就在我正纳闷这到底是一道什么样的菜时,只见店小二将一大盆汤锅端上桌,我和朋友一看傻眼了,原来所谓的“霸王别姬”就是鳖炖鸡,我们拽着店小二仔细询问这道菜的来由,才明白这道菜原本是乌龟炖鸡,可是因为乌龟象征长寿,徐州人一般不吃乌龟,于是便以鳖代替龟。可即便如此,这道菜顶多就算“王八别鸡”,和“霸王别姬”有何相干呢?店小二指了指墙上挂着的一副古朴雅致的字画,只见上面写着:“霸王别姬这道菜,据民国初年的《大彭烹事录》记载,是项羽定都彭城时,虞姬创制的菜。龟属水族,龙系水族之长。雉属羽族,凤系羽族之长,故而引申为龙凤相会。”
我突然想起,当年项羽入关,分封十八诸侯,自立“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可是,香蕉你个芭乐,就算今天的徐州与西楚霸王有莫大的关联,这道“霸王别姬”也有太多的破绽了。首先,霸王别姬的地点不在徐州,而位于垓下,今天的安徽省灵璧境内。其次,《大彭烹事录》又叫《彭祖菜谱》,即便这本书是民国时期后人编撰的,可是,彭祖是商朝的一位大夫,一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老寿星,就算他活过800岁,也不可能知道霸王别姬的故事。最可疑的是,在生死存亡的最后时刻,虞姬哪有时间、条件与兴致,为项羽创制一道绝命菜?
如此一番细想,本来还饥肠辘辘的我们,胃口全无。不乐意他们借着历史人物满口胡诌倒是其次,关键是,我们又想起了那段悲怆凄凉的往事——霸王别姬。
二
印象中,第一次读“霸王别姬”的故事,源自高中课本上的《项羽本纪》的节选文章。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为这位从未登上皇帝宝座的风云人物写了一篇流传千古的传记。
课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半夜时分,项羽听闻四面楚歌,知道大势已去、在劫难逃,于是在绝望中,一唱三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唱。那样的悲戚悄悄静静,却如磬碎帛裂,天地为之一震。随后司马迁笔锋一转,写项羽带着800多个壮士一起突围而去,最后至东城,挥剑自刎。
上学时,读这篇节选文章,总觉得司马迁漏写了很多精彩,比如项羽唱“垓下歌”,虞姬和之,虞姬究竟唱了什么?项羽在生命的最后,将心爱的乌骓马做了妥帖的安顿,却对虞姬只字未提。虞姬到底结局如何?后来,我翻看了一些野史,总算勉强拼凑出了几丝答案。
那晚,项王唱完《垓下歌》后,虞姬和唱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首歌被后世称为《和垓下歌》。随后,虞姬跳了生命中最后一支舞,舞毕,拔出项王腰间的宝剑,横陈于玉白脖颈上,干脆果敢。她滚烫的鲜血溅落在项羽冰冷残旧的战袍上,像极盛开了一夜的芍药花。生命的最后一刻,残弱的虞姬飘坠在爱人的怀里,满足地阖然长逝。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项羽仰天长啸,悲痛欲绝,只能将虞姬尸首就地草草埋葬,然后拿起沾满爱人鲜血的宝剑,率领将士杀出重围,完成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场战役,也是一场捍卫尊严的战役——东城之战。
三
论起霸王和虞姬的渊源,有人说,当初,虞姬是慕项羽的英名而来,自愿嫁他为妻的。也有人说,项羽在江东时偶遇虞姬,求娶为妻,共谱佳话。至于“虞”究竟是名是姓,虞姬籍贯何处,史料都不曾留下过记载。或许,这些都已不重要了。经历过,深爱过,忠贞不改,至死不渝,这已然是故事的全貌。
项羽24岁开始起兵反秦,27岁便成为了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这一身赫赫战功与风光,试问谁人能敌?尽管他狂妄,十几岁便对着东游的秦始皇口出狂言:彼可取而代也!他傲气,鸿门宴上,24岁的少年英豪,用大把的青春做赌注,根本不把那个赔着小心的市井无赖放在眼里。他叛逆,执拗地违背亚父范增的意愿。可是他真诚,在巨鹿之战前发表即兴演讲,鼓舞将士志气,破釜沉舟,领导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旷世战役。他仁爱,对自己的将士关爱备至,亲自为他们吮血敷伤时落泪不止。他念旧,纵然离家千里,仍心心念念着江东父老。
看刘邦的传记,字里行间渗透着狡诈与无赖,毫无道德底线;可读项羽的故事,每时每刻无不深觉他骨子里的一番真性情。这样的好儿郎,如果只有侠骨,不见柔情,终是遗憾,所以上天安排虞姬来到他的身边,以软香温玉慰藉铮铮铁骨。
虞姬死得惨烈,据说她自刎时,洒落鲜血的地方,后来开出了一种会舞蹈的芳草,得名“虞美人草”。唐朝之后,“虞美人”成为了著名的词牌。清朝有位诗人以虞姬的口吻作诀别霸王诗一首:“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红。”我有时想,项羽最终毅然绝决地一刎,纵然是兵败所致,或许更重要的原因是,虞姬已死,即便他苟延残喘,再回江东卷土重来,或者自此隐姓埋名安度余生,生命也终究没了意义。所以还不如干脆随佳人而去,在地下再续前缘——真真是侠骨柔情,英雄末路。
虞姬已死,项王突围,连夜扬鞭跃马,马蹄箭鸣……书上继续写道:“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语文老师讲到这一段时,不禁感叹道:“一般人发怒大吼,最多只能吓退人,可是项羽一声怒吼,却能将马也吓退数里,这是怎样的盖世英豪啊!”
最后,让太史公来为我们描述项王生命的尽头:“(项籍)持短兵接战。独项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那年,项王31岁,英雄如美人,不许见白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那天,理应高风悲旋、阴沉如夜。
四
中国历史上,英雄伟人浩如繁星,像项羽这样铁血柔情的汉子却屈指可数;才女佳人不胜枚举,像虞姬这般身兼道义的巾帼却寥寥无几。霸王别姬之后,刘邦顺理成章荣登皇位,建国之初就以谋逆罪杀掉了当初围剿项王于垓下的大功臣韩信,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极其繁华、臻于极盛的大汉王朝。
后来,刘邦老死,他最爱的宠妃戚夫人被吕后以“人彘”方式残忍地杀害。清朝有位诗人作《咏古》感叹:
谁教玉体两横陈, 粉黛香消马上尘。
刘项看来称敌手, 虞夫人后戚夫人。
其实与虞姬比起来,戚夫人要不幸得多。刘邦做皇帝后,戚夫人妄想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正统,与吕后展开了一场太子之争。刘邦虽心里偏向于刘如意,却因为舆论的压力,仍旧维持吕后之子刘盈的太子之位。刘邦死后,戚夫人与刘如意自然成为鱼肉,接连被杀。表面上看,刘邦迫于压力,不易太子,致使吕后独掌大权,才有机会杀掉情敌。实则是刘邦只要江山不要美人,为稳固自己亲手打下的河山,将戚夫人母子生生抛弃。一代枭雄刘邦,可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却连自己最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
英雄爱美人是千古恒常的真理,可是与江山比起来,美人也不过是一件随时可抛的衣裳。英雄可为江山折腰,却连为美人欠身都不愿。如此看来,虞姬真是幸运,她爱的那个英雄,在生命终结时,悲悯的不是自己打下的天下拱手让人,而是身边的美人和良驹。这样的男人,虽然懊丧了天下,也着实值得为他博性命。
后世因虞姬自刎的地点而被尊称为“垓下夫人”,戚夫人则以籍贯山东定陶为由被称为“定陶夫人”。只是,戚夫人不幸,她爱的是一位冷静的政治家。虞姬幸运,她爱的是一位热血的男儿郎。
“霸王别姬”轰传百世,经久不衰。英雄美人的故事,他们演绎到了极致。
五
很多年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娇弱伤感的林黛玉之口,表达了对虞姬的由衷钦佩。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
这首诗如此写道: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黛玉感叹:黥布和彭越原属项羽部下,后来归顺刘邦,汉初皆为刘邦所杀。这些所谓的大英雄都不如一个虞姬。可惜也罢,哀叹也罢。对女人而言,遇见一个值得深爱的人,一生难得一次。多少人穷尽一生,也来不及遇见一场镜花水月。何况,虞姬爱的这个人不仅是一位旷世英雄,还深爱着自己。燕侣双栖,月犹爱慕。爱相呼应,必有余响。如此看来,虞姬早逝,却也不负此生。
民国时期,张爱玲在读中学时写了一篇文章《霸王别姬》,感叹道:“啊,假如他成功了的话,她将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身监禁的处分……他们会送给她一个‘端庄贵妃’或‘贤穆贵妃’的谥号……“如果项王真的得了天下,肯定不会再珍惜那个微不足道的虞姬。虞姬也终归沦为深宫里的一位嫔妃,草草一生。如此看来,英雄美人,相伴黄泉,歌咏千古,才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只会流泪的人,为他流了血。只会流血的人,为她流了泪。或许,最温柔的人,也可以有一颗最坚强的心。最刚强的人,也会有一颗最柔软的心。
或许,女不单只会为悦己者容,女亦可为知己者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