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一个天使,于是我来了罗马

(2015-07-09 09:07:40)
标签:

欧行记文

分类: 游记

怀念一个天使,于是我来了罗马


        我怀念一个天使,不记得她的出生地,只好来了罗马,因为她是在这里被全世界所熟知的。那场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位记者问她:你此次访问欧洲,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城市是哪一个?她不假思索地以官方语气应答着:每一个城市我都很喜欢。而后顿了顿,扬起俏丽的下巴认真地说道:我最爱罗马,这里的记忆将伴我到永远。后面这句回答,才是她自己心底的答案。

       这是《罗马假日》中的桥段,天使名叫奥黛丽·赫本。

       赫本在片中扮演一个活泼不安于静寂的公主,在完成了一系列无聊透顶的官方应酬之后,她终于从戒备森严的宫殿中偷跑出来。她穿着简约的衬衣搭配长裙跨出牢笼般的看管,披散着飘逸又稍许凌乱的长发,那个叛逆的少女第一次将世俗等级抛诸脑后,大胆地去寻找向往已久的外在世界。她躲藏在开动货车上,偷偷探头,惊喜于罗马街头旖旎的风土人情,露出纯真的一笑。可惜临出逃前被注射了安眠药物,美丽的公主刚步入妙趣不绝的民众世界,便不知不觉在许愿池边睡着了。

      电影中的许愿池成为了影迷与天使的天然联系,而今我在池水边,终于得幸好好欣赏片中这个不完整的影像。许愿池,又叫做少女泉,是罗马室内最大的喷泉,也是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式喷泉。左右完全对称,池中有一个巨大的海神,驾驭着马车,四周环绕着神话中的诸神。喷泉的主体在海神的前面,泉水从各雕像之间以及海礁石之间涌出,清澈洁净,令人不禁想伸手触及。

       在科斯美汀圣母教堂的墙壁上树立着一个圆形的石雕,一个人形面孔,张着大嘴,这便是著名的真理之口。据说谁说了假话,只要将手放入它的口中,便会被咬住。在电影中,格里高利·派克佯装手被咬断,吓坏了可爱的公主,真理之口也因此名声大噪。据说这原先只是一个古罗马时期的井盖,于1632年在教堂外墙边被发现。

       三一教堂所在的山丘下,有一个著名的广场——西班牙广场。据说广场上的咖啡馆是济慈、拜伦、雪莱等文人最爱去的地方。特别是Cafe Greco,是罗马最古老的咖啡馆,意大利雕刻家卡诺瓦、丹麦雕刻家杜巴森,作家易卜生、戈果里,音乐家萧邦、比才、李斯特都曾在此一展才艺。在《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满心雀跃地在这儿的摊贩上闲逛,最后坐在这广场的台阶上吃着冰激凌甜筒,和派克在此偶遇,继而开启了一个浪漫的假日。

       街边满是英式的露天咖啡馆,每一个都似曾相识,好像电影中的那一个,可惜如此看来早已物是人非。那场短暂的假日之后,赫本便与派克分别了,从此结婚生子、离婚再婚……她周旋于一场又一场婚姻之中,身心俱疲。或许对于一个天使而言,饱怀满腔深情不难,难的是找不到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晚年,赫本将所有的精力放在慈善事业上。她受邀出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慈善大使,为第三世界的妇女与儿童争取权益。她以非美国公民的身份,获得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以表彰赫本为联合国所做的贡献,并命名为“奥黛丽精神”。年逾古稀的赫本皮肤松弛、满脸皱纹,完全没了年轻时的靓丽容颜,但她却在纯善真挚中获得了新生,影迷们对她的爱戴之情更是无以复加。

       近些年,网上开始流传着一个关于赫本、派克和蝴蝶胸针的故事。在赫本的婚礼上,派克赠送了一枚精致的蝴蝶胸针作为她的新婚贺礼,赫本去世时,派克深情地亲吻着她的棺木,喃喃自语:“你是我最爱的女人。”在赫本遗物拍卖会上,白发银银的派克拍回了那枚陪伴赫本半身的蝴蝶胸针,原来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胸针,而是派克家族的祖传之物。

       这个故事令赫本迷们大为动容,遗憾之余也深感欣慰。被爱永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即便大爱无声,仍然浸润心脾,化作传世的温暖。后来有人辟谣,说这个故事子虚乌有,完全虚构。其实佳人已逝,还争执曾经的爱或不爱还有何意义。就像我眼前依旧雄伟壮丽的罗马城,欧洲其他城市的设计历来以罗马为典范,这一切看似至伟无比,其实这座城市已经完全不复当年波澜壮阔的格局。如今正值旅游旺季,城池空荡,在夕阳残照下就更显萧条了。

       突然发觉欧洲真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有时会带给你无限激越,但是激情之后,又可以让你瞬间沉静而沉重,看着这被历史染色的空间,曾经翻云覆雨,如今浪静风平。古罗马文化早已断裂,成为往昔和回忆。还好留给我们这座城,让后人可以栖息和回味。谁说生活在伟大时代的人们就一定幸福呢?我看眼前悠闲自在、穿梭不绝的后人倒是惬意傲然,快活得神仙一般。

       傍晚,罗马逐渐黯淡下来。只是相对于中国大城市夜未央便灯火通明的虚华而言,这里的灯火太拮据了点。我试着询问一位当地的老者,为何这里晚上缺少光亮。老人的回答很睿智:我们罗马已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需要强加人工的光亮了。看似普通的老者言语中透露的自信洒脱,让我这位来自有着五千年灿烈文化国度的旅者惊叹不已。

       已经到晚餐时间了,可我们的晚饭还没有着落。久居意大利的朋友问我想吃点什么。我翻开罗马地图,指了指东海岸的一个小镇:“就去这里,这里的海鲜面很不错。”朋友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圣乔治港旁的海鲜面是全意大利最好的。我们驱车而往,一路载着辘辘饥肠飞奔。到达时,早已饿得人仰马翻了。

       一人来一碗招牌海鲜面。面条是中式的手工拉面,大骨清汤,鲜美爽净,上面覆盖着一层海瓜子肉,劲道十足。和着面条和汤汁一起咽下,畅爽无比。我们大呼庆幸,饿了这么久,值了。

       等面条下肚,罗马的天空已经全然漆黑一片,只有远处几点星星之火,还提醒着我们这个城市即将安静下来。所有的梦想、抱负、沉思、伤神都将在现实中翻开崭新的一页。还有我怀念的那位天使,应该在天国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吧。感谢罗马,让全世界认识了她,从此世间便多了些许纯真和善意。

      祝福罗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白云和青山
后一篇:坚守的威尼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