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解生命从孕育开始

(2014-11-16 09:19:33)
标签:

育儿

分类: 散文

       不知道是否很多准妈妈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从知道自己怀孕开始,就为肚子里的宝贝辗转忧心,活动量大点担心宝宝累着,吃得少了担心宝宝饿着,出门闲逛偶遇尖锐的汽车喇叭声担心震伤宝宝的耳膜。等待体检报告、唐氏筛查和彩超排畸结果总是煎熬的过程。总之会为自己每一个小小的不完美的细节自责后悔,会为每一个滞后的检验结果而挂心担忧。直至宝宝出生亲见了小生命的健康无碍,才能轻轻地松一口气,紧接着又为他的成长继续忧心了。

       总之我的整个孕期都是在这种担忧中度过的,总想着宝宝快点出生,总感觉出生了就一切都安全了。其实,古话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后来我才明白,宝宝的出生才是妈妈担忧的开始。

       分娩疼痛时,沉重便便的肚子突然有了空洞轻松的感觉,然后听到响亮的啼哭,宝宝出生的那一刻我至今难忘。在剪断脐带的那一刹那,我心想:从此宝宝就不能再寄居于妈妈的身体中,也不能再依靠妈妈的营养供给而成长,没了最原始的保护伞,这才是宝宝生命中的第一次独立,宝宝的成长要靠自己了。

       从婴儿到少儿,我们惊讶于生命快速成长的奇迹,也感悟着小生命顽强有趣的际遇。宝宝百天之内的哭闹声让妈妈揪心不已,百天之后突然来个一百八十度转弯,变得安静乖巧,四个月之后自己主动练习翻身,然后学会坐和爬,接着学会走路,每一步的努力都倾注着全家的辛苦和幸福。宝宝渐渐长大,不知不觉学会说话,开始是一个字地说,接下来学会重叠音,很快就学会了絮絮叨叨的自言自语和流利的对话,虽然发音还时常模糊懵懂,但是每个字都凝结着小小的思想和情绪。

       宝宝长到两岁多,整天在家里聒噪不已,没有片刻的安宁,我从前都习惯在家里关着门安静地写文,现在只能带着书本抽空去图书馆写了。想起以前读一篇文章,大致是说鲁迅先生的孩子海婴长到6岁成天调皮嘈闹,鲁迅先生无法安心写作,也有过烦心,但是转念一想:只要孩子不学坏,闹就闹吧!我现在总算体悟到那种充满无奈和慈爱的境况了。

       只是转念一想,儿子对妈妈的眷念依赖也就这几年了,等他长大,有了自己的学业和朋友圈,会和父母渐渐疏远,到时候少年的独立和叛逆,可能让我很难走入他的世界了,所以还是好好珍惜他儿时和我的这种亲近吧。

       现在这样冬阳温和的时光,我喜欢带他上街,他习惯牵着我的手,我们穿过好几条街,他一路表现出对世间万物的好奇,不再有从前那样怯弱地打量周遭的眼神,他扑闪的大眼睛黑白明晰清澈,没有一丝杂质,他看到有趣的事物还是主动指给我看,告诉我有趣的故事,好像对这个世界渐渐变得熟知。

       其实这样的亲近后面也曾倾注了很多眼泪。比如从前每次分离,小小的他站在家门的路口,望着我离去的汽车用力地招手,久久不停。比如前不久儿子人生的第一次小手术,我未能陪在他的身边,只是在手术结束后赶到,看着他害怕又疼痛的眼神,还是病服上淡淡的血迹,心痛不已,陪伴他三天之后,我便匆匆离开。他站在马路对岸,静静地看着我们离开,明亮的双眼没有眨动,只是定定地观望。

       初来南国,他也有许多不适应,刚来深圳的新家,暮色笼罩时,他总是怔怔地望着家里黑暗的角落,然后弱弱地说害怕,我好笑地抱住他安抚他微许的胆怯,他躺在我的怀里,享受这份关爱。

       自从我知道这个世上有个小小的他开始,我就时常不自觉地构想他未来的宏伟蓝图,期初期望他成为建筑师,后来梦想他成为一位优秀的医生。可直到看着他长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时而任性倔强,有一番自己的思维之后,我顿悟:其实作为父母而言不应该对后代有太多类似桎梏的期盼,他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不过是上天给我们一个体悟生命的过程。做妈妈的意义,不过是体验一次孕育生命、尊重生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学会最深沉的忍耐和全身心的付出,逐渐放开自己早已冷清和封锁的内心;在这个过程中勾勒出对于生命的理解。而这个生命,他也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想走的路,我能做的是让他的生活安然着陆,平稳向前,然后在旁盛大而恢弘的观望。

       宝宝被全家重视,总有人在岁月中被忽视。女人在生孩子时,身边总会有自己的妈妈,那个了解自己口味,了解自己性情的妈妈担心女儿月子没做好落下病根,总是守在女儿和外孙身边,后来我儿子学会说话了,从来不把我妈妈叫外婆,而是叫她奶奶。

       我儿时幼稚傻气,时常指着妈妈脸上的斑点问她这些黑点是怎么长出来的,看着她肚子上的赘肉问她为什么不好好减肥,梳头时问她为什么她的头发那么少我的却这么多。那时妈妈总是温婉地看着我,没有一点言语,如今我对于一切都有了答案:我怀孕时脸上开始长淡淡的妊娠斑;生完8斤多的宝宝后,我肚子上的赘肉就一直松松垮垮,再难消除;宝宝出生后,我就一直肾虚脱发,以前浓密的头发少了很多。那些我对妈妈的疑问终于在我成为妈妈之后,答案清晰而解:妈妈的衰老是因为经过了对小生命的孕育和抚养,而我却常常因为一时的任性,让妈妈感情难堪。

       很多年之后,我不禁想:不知道我那些蠢笨的疑问,有没有伤害妈妈慈爱的内心?这一切的失误,我该拿什么去弥补?

       如今我享受着三代同堂的天伦之乐。我喜欢坐在他们喧闹的氛围中,翻看着龙应台的《目送》,一本抒写父母子女亲情的书,很喜欢其中的一段话,深触内心,清简明润,让人过目难忘。虽然之前引用过,但是在这里我还是不经意地想起,不由自主地想引用: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景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虽然对于他们而言,我的生命只是他们流浪过的一个地方;虽然所有的关爱和依赖都会有消失的时候,但至少在所有的这一切消失之前,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透彻的舍得
后一篇:青海情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