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事里的事(二)学学古人的谋略

(2011-06-18 11:40:40)
标签:

战国策

文化

分类: 文学评论

   在《战国策秦策.甘茂相秦》中有一个很经典的计谋故事。

   话说当年甘茂(他有一个很出名的孙子叫甘罗)在秦国做相国时,秦武王偏爱公孙衍,有一次秦王趁身旁无人时跟公孙衍说:“等有机会,我提拔你做相国。”说来也巧,正好甘茂手下家臣听到了这个消息,向甘茂作了汇报。(后人猜测这个家臣应该不是偶然听到的,而是甘茂安排在皇宫的眼线)

    甘茂听说这个消息后,计从心来,第二天进宫拜见秦王,面带微笑假装来祝贺:“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得到一位贤相。”

    秦王心里一惊,假装糊涂:“寡人已经把国事都委托给爱卿,哪还会另觅他人?”

    甘茂趁热打铁:“微臣听说大王打算以公孙衍先生为相国。”

    秦王面带愠色:“爱卿从哪里听说的这个消息?”

    甘茂诬陷说:“是公孙衍先生亲口告诉我的。”

    秦王大为恼怒,认为公孙衍不顾及自己而轻易泄露消息,于是把公孙衍赶出朝廷。

    后人一直觉得有点疑问:为什么秦王不事后找公孙衍对质核实?确认是公孙衍泄露消息再行动也不迟啊!

    这个计谋巧妙之处就在于,秦王跟公孙衍承诺立他为相时只有他们两个人在场,所以如今风声走漏,秦王很自然以为是公孙衍泄露消息。再者,心有城府、口风要紧事为政者必备的基本条件,对最高统治者来说,有时候泄露就等于背叛。所以在秦王心里,公孙衍口风不紧,无论有多大的能力也是枉然。

    其实,无论是从事何种工作,城府和嘴紧都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也是成熟的标准之一。当然更重要的是,安全保密工作要做好,不然就是一切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说到政治斗争,前段时间看《百家讲坛》纪连海讲和珅也很有意思。

    和珅权倾朝野、富可敌国,皇上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加上相貌英俊、文采非凡(王刚扮演的和珅与历史上的和珅完全不符,历史上的和珅精通多国语言,文采斐然,与刘墉和纪晓岚并列为清乾隆时期三大中堂。又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如此身价自然树满政敌。

    和珅首先搞清楚了自己有哪些政敌,对于那些经常在乾隆面前说他坏话的政敌们,他的对付方式就是反其道而为之:在皇帝面前说他们的好话。

    早上,刚有人在乾隆面前说完和珅的坏话,消息很快传到了和珅的耳朵里。和珅赶忙觐见皇上,在皇帝面前说遍那个人的好话。

    这样,乾隆在心里就有了强烈的对比:那个人将和珅说得那么坏,一转眼和珅又在朕的面前把他说得那么好。可见和爱卿是君子风范,而那个人才是地地道道的小人。所以马上对和珅更加的宠信。

    和珅这个高明的举动正是“欲毁之,先誉之。”先把他举高,有多高举多高,再狠狠摔下去。当然,和珅的计谋太过于阴毒,但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可以换个角度试试,一般人都不喜欢只知道背地里说别人坏话的人,当别人满眼都是你的缺点而诋毁你时,你不妨换个角度,多看看别人的优点,自己的缺点。闲谈莫论人非,以宽厚之心平息干戈,这样的心境不仅会得到旁人和上司的欣赏,也可以换来无争的平静和内心的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汉宫角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