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倚居结绮阁,眉目如画似远山,双眸如星观凡尘,身后的七尺长发盛开如花。每当微风吹过时,发香能闻数十里。她时常回想初入宫的情景:那时因为家贫,年仅十岁的她做了孔妃的侍女。有一天,与当时还是太子的陈后主偶遇,后主端视良久,心生怜爱,但因她年小幼弱。因此做小词,以金花笺书写后送给张丽华。不久宣帝崩,陈后主正式即位,册封丽华为贵妃。从此她便开始了独享宠爱的日子。想到这里她原本微蹙的眉眼渐渐开展,姿容艳丽羞花,回眸间光彩照映左右。
她不仅美丽,还聪敏。吹弹歌舞,一见便会,诗词歌赋,寓目即晓。每当她衣裙舞动,翩翩醉人,陈后主越发恋爱专宠。每当她倚栏遥望,所见之人都以为仙子临凡,在缥缈的天上,令人可望不可即。只有张丽华涉及政事时才表现出凡间的一丝俗味。她能言善辩,鉴貌辨色,记忆力特别好,这些无疑是一位政治家必需的天赋。史书上说她“人间有一言一事,辄先知之。”当时百官的启奏,都由宦官初步处理后再送进来,有时连宦官都忘记了内容,张丽华却能逐条裁答,无一遗漏。起初只执掌内事,后来开始干预外政。陈叔宝宠爱张丽华,每每与大臣们商议国家大事,陈叔宝便置张贵妃于膝上共决之。后宫家属犯法,只要向张丽华乞求,无不代为开脱。王公大臣如不听从内旨,也只由张丽华一句话,便即疏斥。陈朝自武帝开国,纲纪粗备,天下渐安。加上偏隅于江南富庶之地,又有长江天堑做隔,国家还算富强。
如果陈朝不是在陈后主手上断送,如果张丽华不是陈后主最宠爱的亡国之妃,如果陈后主在亡国之前没有写出千古最著名的亡国诗《玉树后庭花》,如果陈后主和张丽华在亡国之后没有那段贻笑后世的藏井波折。这个张丽华很可能就只是一位最普通的妃子,一生富贵荣华,最后老死宫中,像中国历史上无数默默无闻的后妃一样销声匿迹,不会被史学家大书特书了。陈后主原本也是一位才子,诗词歌赋他无一不通,又精通音律,原本他们应该是一对才子佳人,“今朝有你今朝醉,让我抱得美人归。”可惜他薄幸生于帝王家,上天将政治重任给了一个只通文艺的才子,加上他即位之后耽于诗酒,专喜声色。而北方隋文帝杨坚和其子后来的隋炀帝杨广正在厉兵秣马,整饬军备,准备跨越长江,统一中国。
隋文帝开皇八年,隋军攻破建康,韩擒虎最先进入朱雀门的是韩擒虎。当时陈后主陈叔宝惊慌失措,面对群臣的劝谏,陈后主回答:“非唯朕无德,亦是江南衣冠道尽,吾自有计,卿等不必多言!”大家听他说:“吾自有计”,立即作鸟兽散,各自逃命了。
攻入皇宫的韩擒虎本想抓住皇帝,立一头功,想不到偌大的宫殿连个鬼影也没有,陈后主也不知去向,韩擒虎当即下令搜查整个后宫。佳丽们都已列在景阳殿前听候发落,唯独不见张丽华与孔贵妃,士兵们找遍后宫也没找到陈后主和两位妃嫔,最后只剩下后花园中的一口枯井了,一群士兵中趴在井口大呼小叫,但井中寂然无声,士兵中有人建议用大石头投入井中,这时井中忽然传来讨饶的声音。于是用粗绳系一箩筐坠入井中,众人合力牵拉,觉得十分沉重,大家首先以为皇帝的龙体确实不同凡体,等到拉上一看,才发现陈后主、张丽华、孔贵嫔三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坐在箩筐中。士兵们轰然大笑。据传由于井口太小,三人一齐被拉上时,张丽华的胭脂被擦在井口,于是,这口井被戏称为“胭脂井”,也有人鉴于陈后主的耻辱行为,把它叫做“耻辱井”。
陈后主被俘之后便开始了他百无聊赖的囚徒生涯。幸好文帝对他礼遇有加。每逢宴会,恐他伤心,不奏江南音乐,而后主却悠游度日,从未把亡国之痛放在心上。一次,监守他的人报告文帝说:“陈叔宝说,身无秩位,入朝不便,愿得到一个官号。”文帝叹息:“叔宝真是没有心肝之人。”监守人又奏:”叔宝常酗酒致醉,很少有清醒的时候。”过了一些时候,隋文帝又问后主有何嗜好,回答说:”好食驴肉。”问饮酒多少,回答说:”每日与子弟饮酒一石。”隋文帝对他这种嗜酒如命的举动也吃惊了。对于陈后主,隋文帝曾这样评价道:“陈叔宝的失败皆与饮酒有关,如将作诗饮酒的功夫用在国事上,岂能落此下场?当贺若弼攻京口时,边人告急,叔宝正在饮酒,不予理会;高熲攻克陈朝宫殿,见告急文书还在床下,连封皮都没有拆。陈亡是天意。”后来,陈后主在洛阳城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曰炀。
而对于张丽华的结局,在《南史》的《张丽华列传》中只用了一句话一带而过:及隋军克台城,贵妃与后主俱入井。隋军出之,晋王广命斩之于青溪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人被斩杀,草草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南朝已亡,国家统一,张丽华留下的风流韵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还有无数在江南烟雨中的楼台都随着滚滚历史浪潮而去,只留下后人无尽的遐想和叹息。
最后,谈谈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当初,穷奢极欲的陈后主自居临春阁,张丽华住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同住望仙阁。三阁都有凌空衔接的复道,陈后主往来于三阁之中。陈后主还把中书令江总,以及陈暄、孔范、王瑗等一般文学大臣一齐召进宫来,饮酒赋诗,征歌逐色。著名的《玉树后庭花》就是陈后主这时所作的: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当时陈后主还特地选宫女千人习而歌之。诗歌结尾笔锋一转,唱出了落花哀愁的意味,时人都认为是不祥之兆。当时隋文帝处心积虑地要灭掉陈朝完成统一,但陈后主认为“王气在此,役何为者耶?”孔范附和:“长江天险,限隔南北,今日虏军,岂能飞渡耶?”目光短浅的陈朝君臣无视隋文帝的勃勃雄心、雄才大略。
人们将《玉树后庭花》当做陈朝灭亡的先兆,于是陈叔宝拱手河山讨美人欢,陈朝灭亡也是顺理成章的了。几百年以后,曾经繁盛之极、被后世多少中国人憧憬和向往的大唐王朝也走向了腐朽,唐朝大诗人杜牧夜泊秦淮,闻岸上酒家女子在月下高歌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歌声凄婉幽怨,遐思哀叹之余,作《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不久,唐朝真的覆灭了,连同兼收并蓄、昌盛富饶,一同被历史的黄沙淹没,至此,“后庭花”成为亡国、萎靡、腐朽的象征。陈后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亡国昏庸之君,张丽华也成为了一代亡国误国之妃。
历史的长河又流过很多年,又是在即将亡国之时,一位歌女看见满目疮痍的国家、流离失所的难民,还有昏庸不堪的朝廷官员,奏琴高歌:亡国不知商女恨。古人都怪商女歌唱亡国之音,可这即将灭亡的国家又怎么知道商女的满腹委屈和艰辛无奈。歌中带泪,如杜鹃泣血,历史的长河可以冲走污浊、洗去争端、流走家国仇恨,却无法将那些千万女子的悲歌一一带走,所有的艳丽春光、唇红齿白、眉目动人、皓雪肌体都在男人的政治与纷争中土崩瓦解、牺牲殆尽,成为后人的感叹和笑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