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中国的文人很柔弱,却甘愿用柔弱的身躯去担负起万钧的国家兴亡之责。或穷或富都想着兼济天下。中国的文人很可爱,他们执着的坚持往往换不来政治理想的实现,却换来了后世对他们更多的尊重和敬仰。
以前,看杜甫的诗,我常常感动得掉下泪来。这样一个贫寒的诗人却代表着中国文人的脊骨。茅屋为秋风所破,却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现在看看这些诗句感到很痛心,因为那样的精神很可贵,却离我们这个时代太远了。这个时代的浮躁和自我,这个时代的艰难,让我们忘记了很多珍贵的精神,这些曾作为中国脊梁的精神。
李白年轻的时候曾写过一首诗《大鹏歌》,这样一个才华卓绝的诗人,一个希望自己不光能做一个优秀的诗人,更要实现政治才华,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在他40多岁的时候,他等来了一个机会,通过玉真公主的推荐,他留在了当时的皇上唐玄宗的身边,只是当时的他完全没有施展政治才能的机会,整日跟着唐玄宗喝酒作诗。这样的日子是苦闷的,一年多以后,唐玄宗主动提出准他赐金离宫。我们可以想象此次李白离开长安的心境,壮志未酬,但是他不死心,隐居在庐山继续观望,等待时机。安史之乱之后,当时拥兵自重的王子李璘三顾茅庐,邀请李白出山,此时的李白仍是天生的自信狂妄,他将自己比作盛时的贾谊,乱时的谢安。本来他觉得自己就如琉璃砚台一样即将干枯,但是这次机会让他渴望自己能用笔写出光辉的篇章。当时2个月后,太子李享政变,擅自做主登基做王。李璘以谋反罪被杀,李白被捕入狱。后因朋友的营救而出狱。再回头看看李白的那些诗歌,那些激扬的文字,那些奔放的情怀,还有那些所谓的关于他在官场不得志在湖光山色中寻觅自我满足的说法,其实是充满着矛盾和无奈的。他一生都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一生都在等待和寻觅着机会,但是一生都在那些政治意外事件中和他的理想、机会失之交臂。他的那些豪放浪漫的诗歌,多少也是包含着痛苦和矛盾的。他的著名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后这样写道: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本是一场奇幻的梦境,他却在最后回归现实,因为这些是他永远无法摆脱的痛。
他就像一只大鹏一样,一生都渴望着直冲云霄,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生中他总是遇到各种各样不可预知的阻力,但是只要生命还在,他就一直要高飞。在临终之前,他写过一首《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回应了他年轻时候写的《大鹏歌》,他说自己如今终究没有气力高飞了,但是激起的长风,仍可以激荡万世。最后他将自己比作仲尼,问自己死后谁会为他哭泣。他是要自信到底的,这个伟大的生命永辞了,但是1000多年过去了,他的精神仍然光芒永存。
苏东坡的悲壮也有些相似。只是经历不尽相同。他二十闻名于天下,并得皇上赏识,本来顺风顺水,完全有机会现实政治抱负。或者是才华过于出彩,也是由于那个社会新党旧党之间的政治斗争的激烈,他不得已做了那个时代的牺牲品。他的后半生被一贬再贬,常常是刚拿到贬书,还在上任的途中的时候,新的贬书就又下来了。半生颠沛半生流离,只是他永远保持一份良好的心境,在惠州时,他没钱买羊肉吃,只能买羊脊骨,吃点骨缝里面不多的肉,他曾写信给苏辙开玩笑地说道,他吃羊肉如同吃螃蟹一般。他注重生活质量,有自己的一套养生法。他是这样一个至情至性之人,却始终不忘百姓,当时广州百姓的饮用水都是取自地下水,又苦又涩。他听说一种引入自来水的方法,于是他写信给当时的广州知府,解决了百姓的饮水难题。60多岁的时候,他被贬至海南,当时的海南市一片蛮荒之地,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苏轼在闲暇时会去爬山,有一次,他看到山上有一个凉亭,他费了很大的劲爬到了山腰,望着高耸的凉亭,他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他坐在大石上想到了自己的人生。这些年来,他总是卯足了劲,努力往上攀登,可是为什么不能就此放弃,退下去呢?一个早在20岁名扬天下的人在这个时候开始变得释怀,这的确是需要勇气的。
有人说苏轼为什么要执着入仕,及早出仕不就可以了?其实我觉得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永远不可能离开政治,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是为国为民的大事,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好方式,只有在政治上取得地位才能将自己的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一人造福万人,这样的人生才是精彩的。只是人生常常事与愿违,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人他们的人生轨迹更加曲折,因为他们太有才能和抱负,所以对自己的期望也越大,结果往往是失望也越大。不过幸运的是,苏轼在有生之年遇到大赦,所以他最终没有死在海南这个离自己故土太遥远的地方。而是死在了常州,在临终前,他朋友对他他,你一生信佛,现在你就用力想想西方的极乐世界吧!苏轼说了此生最后一句话:用力即差。
其实回味一下苏轼一生的经历和他最后的话语,他对佛学的确有很深的造诣,明白一切随缘的道理。这也是他一生能自足自乐,连洗脚剪指甲都觉得如同苍鹰翱飞不受羁绊的原因。这是一种境界,如果不是对人生深刻痛心的领悟,不能达到这种境界。
中国的知识分子虽苦,却是难以想象的坚强。看着这些古时的诗句,这些关于人生的感悟,我仿佛听到一颗颗心脏的跳动,这些生命穿越千年,一直伴随着我们。这些伟大的精神一直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