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了一个好朋友,很好的朋友——高中同学。在大二寒假相聚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如今她已在与我相距千里的福州定居了,或许已经结婚生子了。可能将来见面的机会不多。最近突然很想念她,不知道她现在过得好不好。
大一时,我在她生日的前一周给她寄去了生日礼物,使她能在生日那天按时收到,当时她在西安读大学。礼物是当时刚出来的一种水钻连缀的发卡。后来她交了一个男朋友,厦门人,是通过上网认识的,我觉得网上的爱情不可靠,她太单纯了,担心她受骗,由衷地规劝她。我想她自然是不高兴的,后来她要我在武汉帮她男朋友买火车票,我们没答应,而且当时手头的确没有这么多的钱。渐渐就疏远了。回忆起大一寒暑假我们在家乡一起逛街、吃麦当劳、吃牛肉米粉的经历,我顿时心中生出许多感慨:这样纯真的年代或许是一去不复返了,除了回忆,我也不敢有别的期待。
读大学时我常常回忆高中的生活,大一寒假参加了高中同学聚会,见到了高中的大部分同学和老师,当时和高中很多朋友都有联系,等到大学毕业时,有联系的高中同学已经寥寥可数了,由于工作关系,很多好朋友早已散落在天涯,很多老师也跳槽离开了。于是现在再回高中早已物是人非。我常常想:人生是不是就在这一次次熟悉和生疏之间变得成熟和沉重了?高中毕业后,进入了新的环境,认识了新的朋友,更重要的是象我们这样的年龄大多已找到另一半了,这些是我们和旧朋友变得陌生的理由。爸爸说要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但随着生活不断向前推移,仿佛与高中时的战友们共同话题越来越少了,于是接触也越来越少了。我在想念他们的时候常问自己他们会不会也想念我,想起从前青涩的过往。只是我很惭愧,徘徊于生命的起落之间这么久到头来变得孤身一人了,激情退去,生活显现出本色的时候我就在爱情道路上退缩。听着刘若英的《一辈子的孤单》,我惊讶地发觉歌词中描写的生活状态和我如出一辙。在同学们的红帆找到港湾靠岸之时,我是否会一直延续孤单的生活路线。
如今在寂寥时我会回忆高中很多不经意的点滴,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想起过的往事会在多年后的今天突然从脑海中蹦出来。以前看《十万个为什么》讲:老人或许记不清昨晚发生的事情,但对年轻时的经历记忆深刻。我可能真的老了。高中的时候一心想着高考,并没有用心经营过友情。但在为未来一起努力之中的阵营下无心而为的友谊却在多年以后仍然使我很牵绊。在不充分地了解了社会之后,我更能体会到“世途旦复旦,人情玄又玄”,高中时结交的朋友变得更加珍贵了。
高二时春游被老师称为高中时期最后的绝唱,现在留下的合影大部分是当时拍的。在水边长大的我们走进了大山里拥抱春天和明媚的阳光。天真无瑕的笑容定格在那个山林的倒影里。一年两次的运动会、临毕业前的六十周年校庆、高二时盖起的逸夫楼、高三时搬进了逸夫楼并装上了空调,以及最后各高校的招生宣传。记忆的碎片接踵而至。
去年在校门口见到了语文老师,她教高三毕业班了,还是那么优雅的笑容。前一段时间联系上了班主任,他说他不希望五年之后才能听到我的消息。我才想起:已经毕业五年了。但是我的记忆时常还是那样的鲜活。原来人生经历中有那么多值得收藏的图片和片断,很多被岁月淘尽,但更多的却永远沉淀下来了。高中时有很多书没有看,将来还有机会再看;很多东西没有学,将来也有机会再学。但是还有很多没有说过话的同学,或许此生再没机会对话了。我想:如果有缘将来一定会在某个街口偶遇从前的朋友,微笑地说一声:“原来你也在这里。”然后要去联系方式,我不会再让友谊从我身边遛走了。
人生总是在不断的聚首和分离中变得完整,留恋和回忆会帮助我们变得成熟.有一天我想用慢慢长大这个词的时候我才发觉这个年龄已经不适合谈成长了.终于有一天要学会自己独自上路去体验了,我瞻前顾后了一阵,才发觉身边没有人了.还好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已经习惯了奋斗.于是我们在未知的世界中打拼和坚持.有一天累了,回想一下从前的生活,联系下以前的朋友,还是很惬意的。还好能常常和他们保持联系,回忆单纯,很幸福。希望百年校庆之时能见到大家。
祝福千里之外的她!
祝福从前的同学和老师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