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去世后,我觉得自己就是没有故乡的孩子了,我的童年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现在只有奶奶一人还在故乡守着旧物生活,我们都慢慢的走出来了。我知道,我不会再回去了。冷风吹皱了我的心痕,我明白很多东西都不在了。爷爷去世时我没有见到他最后一面,但是我宁愿没有见到。那样我心中爷爷的形象就永远是他健康的样子。
大二是给《散文诗》投稿,题目已经忘了,但是最后一句我记得:只有魂归的地方才是故乡。但是我们常常丢掉了自己的魂魄,我们常常是无家的孩子。
儿时的花园不在了,青竹因为长出了花死去了。但是过了一年地上又长出了小芽,它真顽强。小时走过的青石板还在,石板下有咕咕的流水,好像和曾经和奶奶一起走过的路一个模样。爷爷身体一直很好,80岁没有过大寿,他说要等到85岁祝寿,可是在84岁爷爷得了一场病,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活了84年还从来没有庆祝过生日,去年奶奶80岁是她第一次过生日。故乡的亲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我看到街上的凉粉、棉花糖,我看见电视上回放90年代小虎队的演唱会情景,我就拼命的逼自己记住,因为有很多事情还来不及记住就会马上忘记。
奶奶一个人守着老房子生活,而现在的老房子和从前的完全不一样了。过年看见大妈(郑美的妈妈),突然感觉很亲切,后来才发觉原来我在大妈身上看到了奶奶年轻时的模样。
现在回家奶奶还会给我讲起旧沙市的故事。讲日军进驻沙市时狂轰乱炸了一整天,她是大姐,带着弟妹躲在桌下避免被炸死的危险,日军霸占了整条中山路,那是当时最繁华的一条路。1945年8月他们走了,任别人丢石子追打也不还手,原来他们投降了。讲5个孩子响应号召下乡了她在家里为他们当心,找熟人把他们调回城市。从前爷爷在世时他们很少给我讲这些往事,如今却是奶奶常讲的内容。年轻人在憧憬中追逐,老年人在回忆中生活。
而我现在也在使劲回忆,纪录下奶奶说过的话,我害怕有一天我离开故乡太久我会忘记从前的事。现在还喜欢小时候吃过的食物,尤其是地道的小吃,那是从前每天下午奶奶给我准备的“过中”。原来喜欢一个东西是需要理由的,因为它们维系着我最原始的情感。爷爷已经去世7年了,可是我呆在沙市时还是习惯说去看看爷爷奶奶,我知道那是我魂归的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