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赵跟喜
赵跟喜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773
  • 关注人气:1,7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涧尾卮语(27)-冯其庸

(2023-07-19 08:46:48)
标签:

冯其庸

宽堂

瓜饭楼

京东

红楼梦

分类: 三言二语
涧尾卮语(27)-冯其庸
涧尾卮语(27)-冯其庸

涧尾卮语(27)-冯其庸

  *零一年底,因事赴京,拜访了几位先生。
    冯其庸先生在京东张家湾有一小楼,两层,院子挺大。
    荣宝斋的鼎一陪我去的。天有点凉,阳光很好,进门小路两边院子里有高高的竹篱,左右林圃里梅枝横斜,树叶半落,间有奇石累迭,可以看见青瓦覆盖的院墙,好一处幽静的院子。
     进门左拐是先生的小厅,地方不大,这就是先生的“宽堂”吧,老太太夏箓涓也在,她是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一位领导,很有气质,我们受到了冯老老俩热情地接待。
     先生对洛阳很熟悉,尤其关注洛阳的墓志铭与碑碣造像,说着就请我们到院子里看他的收藏,厅门口靠墙有两方墓志,院里靠墙有几件造像。大门内右边靠墙也有造像。
    冯老说,这都是朋友们送来让我写字题跋的,你看看如何。说实在的,造像是一眼假,墓志看着也不舒服,刚想说,媳妇用手碰了我一下,我就说不懂造像这东西,断代更不行,把话题岔开了。
    先生小楼叫“且住草堂”,书房名“瓜饭楼”,“瓜饭楼”是刘海粟先生九十四岁时为冯先生题写的,悬挂在先生画室。每层八间房,藏书颇丰,真正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冯老请我们参观他“瓜饭楼”二楼的藏品,偌大一层空间,靠窗一排展柜,全是先生游历大西北所得的古物。
     先生对祖国大西北尤其钟情,曾先后十次亲临考察。三上帕米尔高原,两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环绕塔里木盆地一周,在4700米海拔的明铁盖达坂发现玄奘取经归国的山口古道,先后拍过数以千计的图片。
     玄奘取经之路,丝绸之路,他走过不止一次。有几片简牍,先生高兴地说,是他在罗布泊那里捡到的。
     还去过冯老家一次,他身体欠安,聊的时间不长。是老太太和女婿接待的,记得老太太说,她们有两个女儿。
      零七年西安碑林举办920周年庆典活动,应邀与会。休会中,再次见到冯老,在座的还有台湾中正大学唐史学者(原中文系主人)毛汉光先生。
     冯先生问询洛阳发现《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的事(经幢文字把景教进入中国时间提前了几十年),我告诉他经幢已追回(是冯老发现此石刻拓本后写信给国家文物局的),冯老还仔细询问了残经流失及追回经过。
     冯老曾惠赠我一幅自作诗手迹,诗曰:“人到黄龙已是仙,劝君饱喝黄龙泉。我生到此应知福,李杜苏黄让我先。”
      第二次去京东看望冯老,承蒙先生惠赠我一套《冯其庸重教评批红楼梦》,一套三册,洋洋大观,书眉上都是冯老朱批文字,至今还在案左书架上,甚是喜欢。
     冯老是江苏人,我国著名的红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画家。中国红学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2015年被聘任为中国文史馆馆员,二零一七年元月去世,享年九十三岁。
      冯其庸先生是一位大家,尤其以研究红楼梦闻世。在文、史学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因为冯老此书,重新勾起我对红楼的兴趣,还购了周汝昌先生的评红著作,买了周老弟子刘心武的评、续写红楼。冯、周两位是研究红楼的两派领袖人物,我非常敬仰二位。至于刘的文字,说实在的,这个教书匠的文字涵养,不值一读。
    冯老是我国著名学者,尤其是研究红楼的顶级权威,文、史成就甚高。这样写冯老,似有不恭,只是心中有话,留作文字而已,惟求见者谅之。

      2023.7.18晚9:22于涧尾居

涧尾卮语(27)-冯其庸

涧尾卮语(27)-冯其庸

涧尾卮语(27)-冯其庸

涧尾卮语(27)-冯其庸

涧尾卮语(27)-冯其庸

涧尾卮语(27)-冯其庸

涧尾卮语(27)-冯其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