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的吃苦耐劳精神
(2019-05-30 15:59:36)
标签:
杂谈 |
浙江人的吃苦耐劳精神
对浙江人吃苦耐劳精神,以前从媒体、从人们的言谈中有所了解。然而,这两年,数百浙江人来到了我们身边,耳闻目睹,对他们的精神有了更多深切地感受。
多年来,我场的农业种植结构均为麦稻轮作为主,稻子收了播麦子,麦子割了种稻子,水波不兴,波澜不惊。2017年底,一位浙江老板发现,新洋农场农田均为国有,成方连片,基础设施好,便牵头承包,然后再转包给同乡人种大棚西瓜。2018年承包了700亩,2019年扩大到15000亩。于是,有数百名浙江人进驻到新洋农场,搅动了一池春水。
这里,我们不说浙江精益求精的种瓜技术,也不说浙江人搏击市场的睿智胆识,单看浙江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足以让今天的我们叹为观止!
我曾与浙江人进行过交流,他们告诉我,他们家乡比我们这里要富裕,绝大部分人家有洋房别墅,有轿车,生活过得非常好。然而,他们抛家别子,千里迢迢来到苏北的农场发展高效农业。我看到他们中很多人年纪比较轻,家中的孩子应该很小,或许正在上幼儿园,或许正在读小学,正是需要父母照料、教育的时候,然而他们把这么小的孩子丢给爷爷奶奶照料,当父母的有几人能舍?
他们放着家中宽敞温馨的楼房别墅不住,却屈居在农场田头沟边上简易的塑料棚里,没有空调,没有地暖,刮风、下雨、高温、严寒,与他们只隔着一层薄薄的塑料布。
他们放着家中柔软舒适的席梦思不睡,却夜夜躺在潮湿阴凉的地铺上,特别是夏天,蚊虫叮咬,甚至还会有蛇蜥出没。夜晚,没有明亮的灯火,没有乡村的温情,没有精神文化生活,有的却是漆一般的黢黑,是死一般的寂静,是对家乡对子女对亲人思念的煎熬!
他们放着家中设施齐全、卫生整洁的厨房不用,天天在棚子外点火做饭,蹲在地上吃饭用餐,就近饮用农场人从来不敢用的沟河里的水,还要跑到一二十里远的场部买米买菜买日用品。他们没有一个洗澡的浴室,甚至连方便的厕所都没有。
他们从冬季就开始,每天在北风呼啸的旷野里翻地、开沟、搭建大棚和大棚里面的小棚,每天躬身甚至跪爬在小棚里,移栽营养钵瓜苗、浇水施肥、除草打头、抹芽疏花。大雨大风,人们都朝家里跑,而他们要顶风冒雨巡查大棚,一旦发现损坏,奋不顾身地覆盖加固;高温炎热,人们都朝空调房里躲,他们要在烈日下卷起上百幢大棚两端的帘幕为瓜苗降温,傍晚还要一一放下盖好;西瓜成熟时他们要及时采摘,要一担一担地挑运到田头;秋天,瓜季结束,又得靠人工翻地种植蔬菜,增加收入……一年到头,他们出了多少力、流了多少汗、受了多少苦、担了多少心?风雨晨昏人不晓,个中甘苦只自知!
含辛茹苦、坚韧不拔,换来了丰收甜美的西瓜,换来了一年几十万的收入,换来了全家人幸福的欢笑!
我们身边也有一部分人,身强体健,却成天无所事事,有的成了不折不扣的啃老族,他们口口声声找不到工作,试问,果真如此吗?浙江人跑到我们家门口创业致富的现实,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浓厚的“小富即安”的思想。办了退休手续,一个月能拿到三两千元生活费,就非常满足,年纪轻轻地就非常“想得开”,成天不是跳舞就是打拳,不是打牌、下棋就是搓麻将,好一个“玩”字了得!还有的人千方百计研究养生保健,追求益寿延年,忙得不亦乐乎!
虽说日子怎么过,各人有各人的选择和自由,但从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看,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看,我们实在不能浪费时光、饕餮生命!
一个家庭,要发家致富、过上幸福生活,也不是坐在空调房里,睡在席梦思上,玩玩智能手机,舒舒服服就能实现的。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百折不回的斗志、吃苦耐劳的精神,一事无成!
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同样也离不开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的确,我们国家能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再向现代化、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进,都是靠全国人民契而不舍干出来的,是艰苦奋斗拼出来的。邓小平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