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说苏北农村的祭祀文化

(2019-04-16 08:31:06)
标签:

文化

杂谈

漫说苏北农村的祭祀文化

传统民俗文化认为,人去世是灵魂出体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即阴曹地府。所以,老人去世后,其后人为表达孝心经常进行祭祀。

祭祀之风源远流长。古人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并且提出“祭如在”。“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在苏北射阳农村,祭祀有固定的日期和礼仪,有丰富的内涵,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六七”。老人去世后,请由当地的阴阳先生,根据逝者去世的时间,推算出灵魂离开的日期、高度、行经方向等,并排出“六七”及“回备”清单,贴于灵位后面的墙上。

灵位安放在靠近北墙的神柜或条台上,一般用纸扎牌楼,内置一块用红纸包裹的木板为床,上面摆放微型的枕头被褥,供逝者使用。也有人家不用牌楼,直接用红纸包裹一块木板作床,上铺被褥枕头。家人每天将做好的三餐端到灵前供奉。

“六七”祭祀,是指每七天祭奠一次,共祭七次,故为“六七”。其中“一七”至“五七”为小祭,由家人略备酒饭,在灵前哭祭并烧化少量纸钱。“六七”为重要祭日,故祭奠十分隆重。子女需提前筹划置办,其中女儿及侄女家要单独准备一桌酒席,“六七”前一天晚上供奉,烧化纸钱,第二天早上撤除。菜品十分丰富并有各类寓意的造型,其中有煮熟的整猪头,有立在盘中寿星佬造型的整鸡。鸡煮熟后,用蛋壳画上人脸,装在鸡脖上,右边翅膀夹一根木棍(意为拐杖),颇似寿星佬。满满一大桌。“六七”当早,亲戚陆续到达,一般都买一两垛大联纸(火纸)及冥币等祭物。中午由儿子家祭供酒席,焚化纸钱,供奉结束后,招待亲友们饮酒吃饭,午饭后祭祀活动结束,亲友回家。

有些人家,“六七”祭祀较为隆重,前一天晚上,出资请多名和尚来家念经,叫做“放焰口”,有时念经达通宵。“放焰口”相当于为逝者及先人演出一场大戏,供他们观看。

“六七”期间还有一个规矩就是留“七头”。子女及直系亲属在“六七”之内不能理发,以寄托对亲人的哀思,“六七”当天,要请一理发师帮助所有留“七头”的人理发,中午请理发师吃饭并给“封子”酬谢。

二、回备。“回备”是老人去世第二十一天的祭奠活动,子女及其晚辈都参加。传说逝者在这一天宴请客人,主要是邀请阴间有关官员及已逝的亲友,到家里享用子女们供奉的酒席。回备的酒席菜肴为子女共同备办,回备前一天晚上开始供奉。

回备祭祀前,要放半盆水墩在客堂间,每个家人都要在水盆中照一下头影,这样逝者灵魂回家后,就可从水影中看到家人。供饭开始关门上锁,所有人都要离开家一夜一天,直到第二天晚上天黑后,方可敲锣回家,撤去祭品,准备参加祭祀人的晚饭。

三、百日。老人去世百日是一个祭日,由子女及嫡系亲属参加,备酒菜在家供奉,再准备一些大联纸、冥币、“金元宝”等,到墓前焚化。有些人家还要将死者生前穿的衣服鞋袜等一并到坟前烧给逝者。

三、年节。每年的清明、中元(阴历七月十五)、冬至、除夕等都是祭奠先人的节日,要置备、果品、纸钱等,到坟上祭人。

清明节前,子孙等一起到墓地,为先人填坟、清除墓上的杂草、换坟顶,石雕的坟墓则用扫帚、抹布等清扫坟墓和墓碑上的灰尘,焚化纸钱,有些人家还要摆几盆工艺盆花等,使先人的坟墓像过年一样有新的气象。

冬至节日,就在家里准备一些菜肴,中午,将酒菜饭及调羹、筷子等,摆放在客堂大桌上,同时,还要在桌子前,用一只旧面盆焚化纸钱供先人享用。祭奠结束后,家人开始午饭,食用祭品中的菜肴。

除夕祭祀,主要是给逝去的亲人“压岁钱”,有条件的人家到墓上烧化。若路途遥远不能到坟上,则可住家附近的路口或空地上,划一圆圈作坟,烧纸遥祭。烧纸时要反复祷告,让逝去的亲人收取钱币。在野外使用明火,要特别注意安全,一定要等火烬熄灭后方可离开。

四、捧牌。捧牌是老人去世第三年的祭祀活动。牌位在家供奉三年,一般不超过三个年头,子女们约定合适的日期,邀请亲戚举行捧牌仪式。需要准备酒菜,在中午供奉后,摆桌宴请亲友。下午三四点钟,用纸扎花轿将牌位置于其中,同时糊扎多个纸箱,盛装纸钱、“元宝”(金箔纸叠成)、大米、柴草等,抬到附近旷地上烧化。有些人家缝制一些衣服烧给逝者,有的人家购置纸扎的楼房、彩电、冰箱、空调、汽车等冥品,烧给逝者享用。还有些人家请和尚放焰口,以寄托对先人的哀思。

当然也有些人家在逝者安葬后或在“六七”时,就将牌子捧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不够孝顺的表现。若是提前为女性老人捧牌,应尽可能征得其娘家人的理解和同意。

五、对联。春节张贴的对联,也是祭奠先人的重要形式。传说灵魂怕红色,因此,在保留老人牌位、子孙守孝的三年间,不宜贴红对联,而以前家中张贴的红色的对联、年画要及时撕掉。老人去世第一年外门上贴白对联,第二年为绿对联,第三年为黄对联,三年后恢复红对联。当然也有人家为了图省事,什么对联都不贴,也是可以的。

老人去世第一年春节,后辈子孙及直系亲属,应到灵前磕头,为逝者拜年。

六、忌日。逝者的生日和去逝日均称为忌日,后人应在忌日搞一些纪念活动,一般人家就是准备一些纸钱,到墓地焚化。而百岁冥寿,适当隆重。约定做寿时间,告知子孙及嫡系亲戚参加,中午在家中供奉酒饭,并准备大量冥币、冥品到墓前焚化。再宴请亲友,像为生者祝寿一样热闹。

百岁冥寿以后,对逝者的祭祀逐步淡化。

七、祭祖。祭祖是祭奠家族中的祖先,规模较大,一般几年举办一次。由家族主要成员共同商定,何时办、哪家承办、通知哪些人、主要议程和筹备工作分工等事项。祭祖的资金来源,有的是家族中实力较强的成员(老板)资助,有的是各家庭分摊。祭祖主要议程是家族成员集会,由族长(家族成员推举出来的德高望重者)宣读主祭文,家族其他成员发言,供奉酒饭,焚化纸钱等。

当然,不管什么祭祀活动,子孙后代都要祭之诚,祭之以俭,祭之以文化,要使心灵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对人生要有新的感悟和思考,并化为积极向上的力量。 

 

 

                       2019年4月1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