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寓意深刻的“天下第一孝”

(2013-08-05 17:47:55)
标签:

文化

           寓意深刻的“天下第一孝”

 http://s8/bmiddle/4b28692agx6BCpsgcn5e7&690

中国的文字通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方法创造出来,谓之“六书”。 因象形文字源于绘画,故有书画同源之说。我看过许多书法家将“龙”、“马”、“虎”、“羊”等写得与图画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还有些书法家将书法创作后意涵丰富。康熙皇帝为其祖母孝庄太后写的“福”字,包含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多,且字体瘦长寓为长瘦(寿)之福,被誉为“天下第一福”。而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先生在安徽西递村留下的“天下第一孝”,更是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在安徽黟县西递村,有一个胡氏宗祠——敬爱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战火,重建于乾隆年间。步入敬爱堂大厅里,只见悬挂着一方大大的“孝”字匾额,运笔厚重,气势恢宏,赫然入目,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孝”。游人至此,西递人都会津津乐道地讲述“孝”字的来历。

据说,当年西递村有个叫胡厚德的人,在杭州开一座茶号。胡厚德有三个儿子,俱随妻子在西递生活,胡厚德在外挣钱养家糊口。

儿子长大后,相继娶妻生子,成家立业。胡厚德原打算将全家老小迁到杭州生活,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妻子突然病逝,经营多年的茶号又被同行挤跨,胡厚德只得收拾几个血本和少量积蓄,在同宗好友、布庄老板胡庆寿陪同下回到故乡。

胡厚德回家后,久别重逢的儿子媳妇孝顺有加,晚上吃完酒饭后,抑制不住心中的高兴,便把银子全部分给了儿子媳妇。第二天,他去胡庆寿家感谢他丢下生意,陪自己回家,并将分银子的事告知胡庆寿。

胡庆寿听罢,连连摇头说:“老哥啊,你把银子都分光了,将来他们对你孝顺便罢,万一不孝顺,你何以为生啊?”

听胡庆寿一说,胡厚德也觉得过于轻率,但又想儿子媳妇都很孝顺,他一个老头子留着钱有什么用,不如早点分给他们派上用场。

胡厚德待在家里时间长了,渐渐地儿子媳妇不再像以前那么孝顺了。将赡养老人当作负担,商定每家一个月轮流过,月大月小都要扯平,谁也不愿多养一天。老人吃的往往也是残羹剩饭,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三个媳妇整天骂骂咧咧,骂丈夫儿子总不忘带上公公,气得老公公浑身发抖,想单独过又身无分文,只好“打碎门牙和血吞”。

话说又到了年根岁底。大儿媳放出话来,老头子年年都是在她家过年,今年说什么也得轮一轮。于是老二老三互相推托,都不肯接父亲过年。胡厚德真想一死了之,心灰意冷地在村头小路上行走,正好碰到从杭州回来过年的胡庆寿。

见到胡庆寿,胡厚德嚎啕大哭,把自己几年来所受的委屈一古脑吐了出来。

听罢胡厚德的哭诉,胡庆寿又怜又恨。怜的是这位老哥辛苦一辈子,到头来落得这般境遇;恨的是胡厚德的儿子媳妇如此忤逆,猪狗不如。胡庆寿沉思片刻,对胡厚德耳语一番,并说:“按我的办法做,保你儿子媳妇今后孝孝顺顺,让你欢度晚年。”说完让胡德厚到别处转悠转悠。

胡庆寿径自来到胡厚德家,一进门就大声叫:“厚德老哥!厚德老哥!”见胡厚德不在家,便到隔壁胡厚德大儿子家找,大儿子正在宰鹅,胡庆寿问道:“老大,你爹呢?”老大答道:“不知道呢,您老找他有事吗?”胡庆寿走到老大身边悄悄地说:“当年,你爹有几个箱子寄放在我店里,这一次我把箱子带回来了。你爹不在你家,我到老二家找找看。”胡庆寿到老二、老三家把这话都说了一遍。随后三个儿子媳妇满村找老爹。

当晚,胡厚德回到家,三个儿子媳妇都争着让他去自己家里过年,互不相让,最后老三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大家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拿到老爹家,一起团团圆圆过年。

第二天,胡庆寿请挑夫将三个大箱子抬进胡厚德家,那箱上挂着大铜锁不算,还贴有封条,看着那沉甸甸的样子,村里人估摸着里面有几千两银子。打那以后,胡厚德的三房儿子媳妇搬来一起住,每天端茶送水,烧饭炒菜,服侍老爷子。听到这个消息,胡庆寿便写信给胡氏宗族的族长,让他向县衙申报旌表胡厚德的儿子媳妇,县衙果然给予了表彰。

几年后,胡厚德寿终归西,儿子媳妇装得伤心不已,披麻带孝,呼天抢地。安葬结束匆匆回到家里,取出父亲生前一直挂在身上的钥匙,打开大箱子,一看里面全是碎砖和瓦片,一个个目瞪口呆,想想自己过去所做的一切,羞愧得无地自容。

朱熹讲学路过西递,听了这则故事,颇为感慨,便挥毫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孝”字,让人称奇的是,老夫子利用中国字的象形特点,把“孝”字写成了一个人面猴头孝,其上面酷似一仰面作揖、尊崇长辈的后生的面孔,而后面的脑袋却似一猴头,其寓意是尊老敬老为人,反之则为畜牲,以教育警示后人,人生在世,要尽到为子女的责任,尊敬老人,赡养老人。 

 

 

            20138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