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2009-11-24 16:15:57)
标签: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育 |
分类: 精品教案 |
活动课题 |
我的手 |
||
活 动 目 标 |
知识目标 |
1.指导学生知道我们的手的基本构造及其与手的灵巧关系。 2.让学生了解手有感觉的功能。 |
|
能力目标 |
1.让学生经理通过观察,提出假设,确定方法,研究发现的过程,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手的灵巧与手的关节,关节、关节处的褶皱,拇指的特点等构造有关; 2.能结合自己的亲自感受,体会到不同部位的感受能力不同,并能描绘出自己的不同感受与同学交流。 3.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研究过程与结果。 |
||
德育目标 |
1.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通过反思探究经历了提出假设、明确方法、研究验证、归纳结果的过程,习得探究方法,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
||
活动重难点 |
通过观察手的构造,体验手的灵活与手的构造的关系。能进行小组合作,自行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
||
教 学 过 程 |
活动过程 |
教师行为 |
学生行为 |
|
一、激发兴趣,以旧引新 引导学生用观察大树和小动物的方法来观察手。 二、亲身体验 1.引导学生观察手的外形。 2. 让学生看一看五个手指是怎样长在手掌上的?摸一摸手指上有多少骨头和关节?最后把自己的手画下来,指导学生画出自己的左手。 3. 让学生思考如果五个手指长在一边,或者每个手指都是由一根骨头组成的,手还会那么灵巧吗? 4.引导学生研究手指皮肤上的皱褶和大拇指的活动,教师指导。 三、先假设后验证 1. 让学生猜想假设手这么灵巧,还和什么有关系? 2.指导学生蒙眼摸物体活动,帮助学生辨认周围的物体。闭上眼睛,用手可能辨认出哪些物体,手能感觉物体的哪些性质? (1)手能找到人民币上专为盲人设计的盲文数字吗? (2)区分袜子和衣服的正反两面;软饮料管等等。 (3)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协作交流。 |
学生观察。 1. 学生观察自己手,知道自己手的外型和了解手的结构 2. 学生动手画,把作品展示出来供大家交流。 3.学生思考。 4.学生动手实验。 (1)学生用胶带粘住手指皮肤上的皱褶,握笔去写字。 (2)让大拇指靠拢食指,不分开,去使用筷子和汤勺,发现手的灵活性。 1.学生猜。 2.学生闭上眼睛。 (1)体会对于盲人来说手就能代替眼睛 (2)通过实验观察、体验,加以验证。 (3)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观察、分析、讨论、合作交流中,自行获取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