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 |
分类: 饮食、营养与健康 |
1、给“运动缺乏症”补课
据医学调查,“驾车族”的腿部力量通常比常人差,现代的交通工具使他们有了未老先衰的迹象。人只有保持一定量和一定强度的活动,才能维持腿部的活力。如果“驾车族”一天中无法保证一定的活动时间,对身体危害很大。因此,运动医学专家建议,“驾车族”应保证每天有半小时的运动锻炼,以便有效弥补“肌肉饥饿”所造成的不足,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肌肉功能和心肺功能。
2、开好车要有好心情
要确保在驾车时心理健康就需要保证生理上的舒适与健康。由于驾驶室的空间太小,空气流通不畅,加之驾车动作单一,人更易烦躁、犯困。建议开车的人适当调节空调工作状态,每隔一段时间打开车窗透透气,清新的空气对心情较有好处,所以应注意适时通风,不要密闭太久。
3、千万不要酒后驾车
据事故调查统计,大约50%~60%的车祸与饮酒有关。由于酒精对人的大脑起麻痹作用,从而影响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导致驾驶人员酒后思想不集中,对外界事故的感知力、判断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均下降,眼睛观看的视野范围缩小,动作笨拙,操纵动作的准确性差,因而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刹车制动及操纵回避动作均欠准确与灵活,以致发生车祸。
4、某些慢性病的患者慎驾车
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的人在驾车时最容易出现的症状是眩晕,如果遇路面突发情况引起情绪激动或紧张,还极易出现脑部出血而导致肢体瘫痪,或诱发心肌梗死,导致猝死。患有糖尿病的司机大多都有眼病,如角膜病变、眼肌麻痹、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常常导致视力减退,司机可因视物不清而引发车祸。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表现为肢体疼痛或肢体麻木,这都会影响司机的正常操作和判断能力。
5、服用某些药物会增加车祸危险
有些药物会使驾驶员在行车中昏昏欲睡,从而导致危险的发生。包括镇静、安眠、抗抑郁、抗焦虑、止痛解痉、抗过敏、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抗心绞痛等药物。它们均有可能诱发不同程度的头昏、眩晕、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乏力、嗜睡、倦怠、注意力分散和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如果超量服用,则不良反应会更明显或加重。
6、感觉身体疲劳不要勉强开车
美国一项交通安全研究显示:每晚睡眠时间为6~7小时的驾驶员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每晚睡8个小时的人的两倍,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者,这一概率就变成4~5倍了。因此,开车前应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一旦感觉疲劳,切不可勉强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