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运动生理学 |
分类: 体育理论 |
运动生理学15-17章复习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在增强人体运动能力中下列哪项不属于强力手段的作用(
A 增加能量供给
2.
后效作用法主要的作用机理是(
A
最大限度增加肌纤维体积
C
最大限度增加肌纤维数目
3.
人体运动时最重要的能源物质是(
A
糖
4.
运动中补糖宜采用的方法是(
A
多量多次
5.
为防止胰岛素效应引起的血糖下降,应该避免在赛前什么时间内补糖(
A 2~10
min
6.
运动前合理膳食的方法是(
A
低糖高脂
7.
脱水对下列哪项运动影响最为明显(
A
亚极量耐力运动项目
C
短时间力量项目
8.
下列哪项不属于肉毒碱的生理功能(
A 转运活化的长链脂肪酸通过线粒体内膜
B 清除长链酰基辅酶A,提高腺苷酸转位酶活性
C 增加乙酰辅酶A/辅酶A的比值,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利用
D 清除过多乳酸和氧自由基,促进疲劳恢复
9.
不属于既能提高运动能力又可减肥的营养补剂的是(
A
β-羟基-β丁酸甲酯
C
肉毒碱
10.
目前对兴奋剂的药检措施包括(
A
血液检测
11.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刺激剂的副作用(
A
焦躁不安
12.
以下哪项符合EPO的作用机制(
A
增强内源性吗啡受体的结合效应
C
增强最大摄氧量
13.
以下哪一项符合β阻断剂的副作用(
A
女子男性化
14.
以下哪一项符合血液兴奋剂的副作用(
A
女子男性化
15.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利尿剂的作用机制(
A
增加肾小管对钾离子的排出
C
增加血液渗透压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运动性疲劳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理论认为(
A 长时间剧烈运动刺激对该调节网络影响不大
B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功能增强可以引起免疫功能减弱
C 免疫功能下降,实质上是作为机体无法再继续工作的“信号”
D 通过释放细胞因子的“反馈性信息”,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提示机体应该适时“终止运动”
2.
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自由基学说认为(
A 能造成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损伤和破坏
B 使膜受体、离子信道、膜蛋白酶以及膜的液态性、流动性改变,造成对膜的通透功能的影响
C 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使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及ATP的氧合成发生障碍
D 仅造成上述局部变化
3. 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主要表现为(
A 运动时主要是消耗能源物质,体内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功能逐渐下降
B 运动时能源物质消耗,体内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功能不变
C 运动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少,恢复过程占优势,各器官功能立即恢复到原来水平
D 运动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少,恢复过程占优势,能源物质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
4.
影响肌糖原恢复速度的主要因素有(
A
运动强度
5.
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认为引起运动性疲劳的主要因素包括(
A
血液PH下降
C
血浆渗透压改变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在竞技体育领域中“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没有效果的,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这句话不正确。(
2.
现代竞技运动不断冲击人体的生理极限,机体功能水平在不断被打破而又不断建立新平衡的动态变化中发展提高。(
3.
一般认为,同一个体在相同负荷练习后血乳酸升高或清除时间延长是运动疲劳的征象之一。(
4.
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越明显。(
5.
吼叫法主要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同时增加其气势和威慑力。(
6.
为了加强后效作用,最大负荷用力与接下来的用力间隔时间应越长越好。(
7.
运动后补糖尽可能多补些以葡萄糖和低聚糖为主(可含些果糖)的饮料,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超量恢复。(
8.
目前对所有的兴奋剂药检的技术问题都已经解决。(
9.
一般来说麻醉剂属于成瘾性兴奋剂,而刺激剂则不属于成瘾性兴奋剂。(
10.
EPO是由血细胞分泌的一种物质,具有增强耐力的作用。(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生理性疲劳主要包括体力疲劳、
2.
通过整理活动,可减少肌肉的
3.
运动时血液和肌肉的PH下降是导致运动能力
4.
使用兴奋剂违反了国际体育比赛的
5.
目前对运动员的兴奋剂检测主要是采用
五、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10分)
1. 运动性疲劳:
2. 超量恢复:
3. 强力手段:
4. 兴奋剂:
六、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简述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
2. 简述超量恢复的特点与实践意义。
3. 简述补充谷氨酰胺的生理作用。
4. 简述兴奋剂的主要类型以及它们主要滥用在哪些运动项目中。
七、论述题(共10分任选一题)
1. 实践中如何利用生理生化指标判断运动性疲劳?
2. 试述糖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如何进行运动补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