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兴奋剂与运动 |
兴奋剂的使用历史如果从古代奥运会算起,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了,即使是从1865年首次出现服用兴奋剂的报道算起也有100多年了。近年兴奋剂品种不断增多,国际奥委会规定的禁用药物已达100多种。有人说,违禁药物名单已经不是几页纸,而是一本书。
医学家已经证实,兴奋剂对运动员的身体有多种危害:长期使用合成代谢类固醇类药物会使人暴躁易怒、身体虚弱;人体生长激素荷尔蒙会导致人体肢体和器官的变态生长;EPO则能使运动员由于心脏痉挛而致死。兴奋剂的危害不仅损害了运动员的身体,同时也损害了公平竞争的体育原则。兴奋剂使人们对冠军的诚信和成绩的真实产生怀疑,动摇了人们对竞技运动的信心。
兴奋剂使用与反兴奋剂斗争大体可以分成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为第一阶段,被滥用的兴奋剂主要是传统兴奋剂即刺激剂、麻醉剂等。这些药物在赛前使用,赛后尿液中的药物浓度高,而且这些药物的结构简单,检测没有太大的困难。20世纪6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被滥用的药物以合成类固醇为主,其主要目的是增强肌肉合成代谢。滥用者在平时训练中有计划地用药,比赛前提早停药,以躲避兴奋剂检测。这些药物的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直到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时,检测方法才有了重大的突破,国际奥委会才能宣布其为禁药。20世纪80年代为第三阶段,内源性激素成为主要滥用对象。由于正常人体中存在这些物质,区分是否滥用有相当的困难,加之这些物质中的肽类激素比类固醇激素的分子量更大,分析的难度就更大。然而,反兴奋剂的斗争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可靠的检测方法,现代精密仪器能够测出一个标准泳池中放进的一粒砂糖,这种仪器已经用于兴奋剂检测。虽然有些人以宗教或安全甚至人权的原因说三道四,但2000年悉尼奥运会已经对运动员进行了血检。
2003年,美国反兴奋剂组织揭露了美国田径运动员使用兴奋剂THG的巨大丑闻,称运动员、教练员与药品公司利用高科技手段联合起来蒙骗反兴奋剂组织,引起了世界体坛的极大震动。
中国政府与体育界对兴奋剂问题始终坚持“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的方针,反兴奋剂工作已取得十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兴奋剂使用的隐蔽性,对奥林匹克运动而言,反兴奋剂的斗争还将是长期的、艰巨的和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