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有两件事,比较吸引眼球。
几位影评人对一部小电影提出了忠恳的批评,结果导致电影导演的粉丝们疯狂围堵和谩骂,语言极具肮脏之能势。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一位个子不高、瘦瘦的、染着黄色头发的女士,但在青少年中有着超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有人将影评人与导演粉丝之间的对话形容成对骂,看了一部分,感觉影评人的态度还算好,言语中并无带有多少脏话。再看到后来,我发现是自己错了,这位女导演其实是男性。
另一件是李代沫在发新专辑前,于微博中透露了一些自己的心事。因为感情描述的对方都用的“他”,而被报导成疑似出柜。我还特意谷歌了一下,出柜意为同性恋者公开承认性取向。知道李代沫还是在去年在厦门时,同样光头、胡子重的我,被朋友们揶揄为胖版李代沫。问起来,才知道他原来是一位歌手。再找来他的歌听,感觉还不错。现在看一下李代沫“出柜”事件的评论,几乎是骂声一片,大多是攻击同性恋者。言语的肮脏程度不知胜过了导演粉丝谩骂影评人的多少倍。
在博客里分享外出那些事儿有一段时间了,这期间也经历过被辱骂,特别是写日本的时候。大多谩骂的评论我并没有删除,仍旧留在那里,因为那是一面镜子。人不可能象人民币那样,人见人爱。评价一件事物也是一样。如果李代沫真的是一位同性恋者,又影响到了辱骂者的生活吗?影评人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说一些不同意见,怎么就不能被导演粉丝容忍呢?其实那些谩骂者更应该去关注可以影响到他们生活的人和事情,而对不同的人和意见多一些包容,毕竟这些完全没有影响到他们,和他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
说到同性恋,以前的博文里曾经提到,到发达国家旅行,遭遇同性恋者及同性恋文化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越是先进、发达、文明的国家,对同性恋的包容程度就越高。到今天为止,已经有包括法国、荷兰、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同性恋婚姻都得到承认。
有的国家同性恋家庭还可以收养儿童,所以在街头看见一对男人推着一部婴儿车,千万别见怪,可能他俩就是一对。如果按照谩骂者的评论,岂不是要在加拿大的街头呕吐不止。

也是最近的事情,在上月的26号,美国最高法院以5:4认定,1996年制定的《保卫婚姻法案》(DOMA)违宪,稍后又宣布废除了加州8号法案,双法案的废除意味着,加利福尼亚周同性婚姻正式合法化,再加上之前承认同性婚姻的12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首都华盛顿),合法结婚的同性伴侣将与异性夫妻无异,可在纳税、配偶移民、遗产继承等方面享受优惠和福利,包括外国同性恋配偶可获绿卡。

我又想起了几年前到悉尼的一件事情。那是一周日的晚上,我在酒店的大堂喝点东西,这是一座利用旧仓库改造成的酒店,大堂的空间特别宽敞,特别高挑。渐渐地,我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大堂,男人着深色正装,女士着正式的晚礼服。这在周末是一件很不寻常的事儿。
这些人都非常开心,面露笑容,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儿,喝东西。其中,似乎有两位个头差不多的男人格外引人注意,和每个人都认识,打着招呼,幸福地在聊着什么。再过会儿,没有新来的人再加入他们。只见那两位中的一位踏上一只凳子,另一位依在他旁边,所有其它的人都静了下来。他大致讲到,他和另一位他相知多少年,经历了诸多不同的事情,今天在这里向大家宣布结为夫夫,组成一个家庭。那一瞬间,掌声响了起来。再接下来,便是交换戒指、拥抱、亲吻......
后来向悉尼的朋友了解到,澳大利亚的同性恋婚姻并不被法律承认,但人们对这一社会现象极是包容。每年的同性恋大游行更是成了悉尼的节日,更有近60%的非同性恋者加入游行的队伍。
不对别人包容,怎么奢望别人包容自己。想不到在悉尼,我经历了盛大的同志婚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