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to my heart – 别用道德绑架我
(2015-08-23 17:40:22)
标签:
育儿 |
群里聊天说到全托幼儿园现在几乎没有了。我们那一代小的时候,父母双职工,长年奋战在第一线,那时候是企业办社会,大型的国企就像清华一样,有自己成片的宿舍区自己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妈妈都是产假一过就把娃送到托儿所,然后定点来喂奶。家里总共11平米的筒子楼,大家共用一间厨房一个厕所,所以只能把孩子全托。但是妈妈每天过来陪我一会儿,中午接出去游泳什么的。大些了睡觉老实些,爸妈就在双人床上加了个单人床,把我从全托改成日托,晚上回家一家人挤在一起;爸妈轮流出差去现场配合施工,家里总有一个人会留下来陪我。再后来哥哥从上海回来,我就又被全托,直到上小学。
群里说有个别地方还有全托幼儿园。因为有些妈妈工作忙,老人没法照顾孩子,生了孩子就全托,从幼儿园到小学,妈妈自己四处出差长年不在家。
说到这里,群聊立刻分成两派,大部分和我一个思路- 既然没有准备好养育孩子,就不要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来享受孤独,没有母爱的童年是一辈子无法弥补的心灵空缺;另一派认为,不能因为工作性质就不要孩子,生孩子是使命,就像老师留的作业,必须完成。
我听了很感慨,这应该是对‘养育’这个概念理解的差别,养+育=养育;换言之,生孩子不是完成任务,而是开始一个终生的任务-就是育儿。生完了丢给别人不能称之为养育,无论是出于自身性格所致,还是工作性质。当然我很快退出了这次的群聊,辩论中没有真正的赢家,即使其中一人口才了得,思辨过人,滔滔不绝,遥遥领先,也只是言语上占了上风,对方该怎样还怎样,甚至更加坚持原来的观点。一个人持什么样的观念跟她周围的环境和自身的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绝不可能因为别人几句话就改变自己坚持了几十年的观念,那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但是我还是想把我的关于养育儿女的价值观说一说;
我不会用道德绑架我的人生。无论捐款救灾还是与人为善做好事,我的原则很清楚:在自己能力允许下,不伤害自己和家人条件下,尽力帮助别人,多做好事善事。就是说哪怕我从事的是拯救全人类的事业,为了孩子,我也会义无反顾地放弃,说得极端些,放弃全人类也决不放弃自己的孩子。我没有经历过地震,唐山地震时先知先觉的妈妈提前让爸爸把我们带到上海去了。有时看地震受灾报道英雄事迹,谁谁谁自己家人没顾得救,挖出了几个邻居,自己一家老小都死了。我真心不觉得这样的英雄要拿出来宣传,为什么要用道德来绑架一个人?如果是我,肯定先救自己孩子,放到安全地带再去救别人。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对父子在钓鱼,一个陌生孩子走了过来,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玩了起来,不小心都掉进了水里。孩子的爸爸赶紧冲到了两个孩子落水的位置,两个孩子都在水里挣扎,不会水的陌生孩子的母亲也在河边,一个劲儿地喊“救救我的孩子!”男人跳下水游向了自己的孩子,当他将自己的儿子拖到岸边,再返回去救陌生小男孩时,陌生孩子已经不见了踪影。
当陌生小男孩被捞出时,小男孩的妈妈在一旁痛诉这个男人:“我的孩子离岸边近,他救完我的儿子肯定能来得及救他的儿子,可他只顾救自己的 ……”
当这个父亲抱着自己获救的儿子备受谴责时,他含着泪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违背自己的心,孩子是自己的肉,放弃自己的孩子去救别人的孩子,大多数是被社会道德所绑架,一个连自己孩子都不能保护的父亲,不是一个好父亲。我宁愿做一个好父亲,也不愿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违心的事情。我愿意接受大家的谴责。”
听到这个故事不由想起一句话"Listen to my heart"(听从自己的内心),乔布斯的这段话一度被誉为经典,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是你的生活,你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来决定如何生活,不要被其他人的所作所为所束缚。
在养育孩子之前就请想好,能够给她一个家,能够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放下大部分人对你的期盼,准备好挣脱道德的绑架,回到自己的家拥抱孩子,能做到这些,你就拿到‘准生证’了。当然会有许多的口水喷过来,什么自私啊,只顾小家不顾大家等等,对于这类的恶语中伤,我时常告诉自己也告诉孩子,这个世上没有人应该帮你,也没有什么事情理所当然。当你在街上摔倒了没人扶、当你被扒手偷东西没人提醒、当你走丢了没人带你回家、当你被同学欺负了老师没及时阻止……请不要谴责别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想着别人会帮你。总想着别人帮忙的人,他们容易产生依赖,心智得不到成长,知道了穷不是讨饭的理由时,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独立。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而已,并不需要强加于别人。
一个人认同某种观念,也必然受过这种观念的好处。当她感觉到这种观念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都是不便,自然而然就会寻找更合适的观念。观念不同,没有对错,甚至不能说谁比谁的更好,只是各人的际遇不同而已。
而我,不会用道德来绑架自己,问心无愧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