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我的孩子需要遵守哪种规矩?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规矩
求助的家长们家里或多或少的有着以下的“问题”:婴儿不停的无端哭闹;暴力宝宝咬人打人;不好好吃饭;“不受欢迎”的幼儿园小朋友;每天不是肚子疼就是头疼的小学生。无论是多大的孩子、有着哪种问题,大家都一致认为这和当初迎接新生命,初为人母时的美好憧憬不一样。你是不是觉得父母规划好的蓝图和孩子每天所作所为几乎有着天壤之别,从刚生下的宝宝到学校学生都会有这种现象出现。我们应该怎么办?让我按照不同的年龄段逐一讲解:
l
“我的宝宝长得像画报上的天使,从早笑到晚,醒着的时候自己安安静静的玩耍,从不吵家长。能吃能睡,没病没灾。学走路说话都比同龄孩子早,非常独立,我到哪都可以带着他,他不会给我惹麻烦;他也不缠人,非常听话。和我非常亲,很享受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这样一个优秀宝宝大家都梦想过吧。母婴产品广告里经常出现这样的优秀宝宝,看的电视前的家长们激动不已”就是这样,这是我们想要的宝宝!“。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真的有,这样的家庭很令人羡慕,这种家庭不是火星来的而是很正常的家庭;然而即便是”长相一般,从来不笑,不好好睡觉,醒着的时候缠人;不好好喝奶,三天两头闹小病,甚至有先天疾病的;学走路说话都比同龄孩子晚,独立性差,和父母不亲的孩子,也不是外星人,这也是正常现象,他们在我们周围和优秀孩子一样共存。而大部分孩子则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
你当然可以在怀孕时甚至产后头几天梦想一个十全十美的宝宝,有个好心情对孕产妇是很有帮助的。但是俗话说期望越多失望越大,聪明的妈妈懂得”知足”二字。有个初为人母的妈妈对我说“我怀孕的时候天天盼着早一天见到宝宝;几乎每个认识我的人包括我自己都肯定是个儿子。我给她起了男孩子名字,买了男孩子衣服;但是事实却不尽人意。是个女孩子。而且很烦人。每天除了哭就是闹,一步离不开。几周之后我就产后忧郁症,和我当初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近乎绝望“
每个孩子都不同:
生命从受精开始就决定了各自的特征:性别、个子高低、体态、长相、体质、睡眠和饮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遗传固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宝宝爱哭不爱哭,睡多睡少,爱不爱生病等等,和家长的培养教育方式息息相关。
所以我不会说“一岁的孩子应该学会遵守哪些规矩?“而是”我的一岁的孩子应该学会遵守哪些规矩?“我首先要强调的一点是“认可和接受”你自己的孩子,这里指的是先天的条件,不要把每个孩子都想成是爱因斯坦或者雨果;接受TA是你的孩子吧,即便是有残疾的,教育是父母根据先天条件,理智的给孩子一个现实的可以到达到的目标,而不是天方夜谭,一家子都身高一米六以下,偏要炼出个姚明?!你也许会说孩子一点点大懂得什么?立规矩有啥用?我不否认婴儿还不分是非;但他们对父母的反应非常敏感,而且能举一反三,逻辑推理从而培养出一套对自己有利的让父母头疼的习惯,他们的手段也许不高明,但宝宝一个灿烂的笑容可以化解父母任何烦恼;同样,嚎啕尖叫会让父母烦躁焦虑担忧无助甚至绝望。所以只要能让宝宝安静下来,父母们愿意借助任何帮助。
在这里我推荐给大家一系列适合于一岁内孩子的规矩,这些规矩是根据这个年龄段宝宝的日常行为,从孩子角度总结出来的;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特点,尤其是宝宝六个月后性格发展逐步加快后,适当调整和补充。
l
-
-
-
-
-
你家的宝宝是不是已经学会了这些“游戏规则”啦,看来他们已经明白了“我的愿望都能实现,我父母只能跟着我团团转,我想怎样就怎样,家里我说了算”
l
-
-
-
和第一种宝宝比起来,这里的宝宝察觉到的是“我的愿望没人理睬;我只能听从父母安排,没人在乎我的感受”
- 建议给这个年龄段宝宝的规矩
你看了后会说,这两种我们都不要!同意!上面两种状况都有各自的缺点,但不是说宝宝就只能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这里还有第三种:
-
-
-
-
-
耐心花一段时间和孩子练习这些习惯,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他们很配合执行家规,那么你家的宝宝就已经学会了这些理智的严谨的“游戏规则”啦,看来他们已经明白了“我的必要需求都能被接受并且被实现;但是我的愿望就不一定了。爸妈在乎我的感受,但他们知道什么对我更好,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