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不烦恼 之- 斗智斗勇(一)
(2015-08-03 23:12:27)
标签:
育儿 |
嘘Time Out
-
在过度保护+过度限制的中国式溺爱下,怎样惩罚犯错的孩子是很让家长纠结的问题,犯错了怎么办?打骂还是说教?恶习改不了怎么办?逼着改还是由她去,树大自然直?我就我家这两个捣蛋鬼讲讲我的经验,今天先说如何适度惩罚做错事。
去年暑假举家迁回德国,维嘉很快和邻居同龄的Emma成为好朋友。
一次在她们家玩,两个忽然吵起来,Emma大怒,踩翻了搭好的乐高,又喊又叫,还去推维嘉,Emma妈妈大声呵斥也没有用。最后她过来把Emma拉到储藏室,说“现在是Time-out时间,你在这里冷静十五分钟,十五分钟后,你想好了出来好好玩,我再放你出来”。
Emma开始还歇斯底里地踹门,后来慢慢安静下来,求她妈妈放她出去,Emma妈妈看看钟,说‘还有五分钟,你再冷静会’。
五分钟后Emma象头小绵羊走出来,低声给妈妈和维嘉道歉,两个人又手拉手开心地去玩了。这招不错,不用动武,事半功倍,我暗暗叫好。
两天后,Emma爸爸生日请了全村到家里喝咖啡,Emma的妹妹Lisa发飙,不许别的孩子碰她的玩具,一碰就尖叫,最后变成持续尖叫。Emma爸爸走过来,拎起Lisa带进储藏室,让她在里面‘凉快凉快’。
前五分钟Lisa还在鬼哭狼嚎,所有的人就像没听见一样继续喝咖啡聊天,没人理会Lisa,包括Emma。过了十分钟他爸爸问,“想好了吗?要不要来把玩具分给大家玩?”Lisa不说话,
”好吧,那就再加五分钟“他爸爸毫不留情地说;
Lisa又哭了几下,过了一会安静下来主动说”我想好了,一起玩“。出来之后,果然拿出玩具一起玩。
回家后,我根据维嘉Ian 具体情况和我们的家规,拟定了一个Time-Out规则,召集家庭会议,修正后一致通过贴在门上。
大致内容是,对于维嘉的年龄time-out时间为15-30分钟,Ian10-15分钟,没达到效果就顺延。我们没有储藏室,而time-out的空间绝不能是他们自己的有玩具或者电视的房间,否则达不到惩罚效果;要找到一间所谓的小黑屋,里面没有太多可以让他们发泄的东西。要有可以关上的门,但记住绝不锁门,锁门会给孩子恐惧感,家长要在附近,而且要弄出动静让孩子知道我们没有走远,没有扔下TA!我会很‘残忍地’大声放卡通片,让TA心急火燎后悔自己做错事。但是不到说好的时间不许出来。如果到了规定时间TA还没有冷静下来,就再追加。
我家的小黑屋是客卫,几平米大,里面没什么东西。一旦违规,维嘉撅着嘴走进去放下马桶盖坐在里面等着被释放;Ian则是搬个小板凳垂头丧气进去,开始哇哇几声,知道喊也没用,就开始老太婆似的忏悔,忏悔也没用,到时间问他,还怎么怎么样吗?说好了就出来,说话不算话,再闹再进去。
这个Time-out实行以来,省去了我很多神经和嗓子,除了极端恶劣行为还是要体罚意外,其他都用time-out解决,尤其是朋友们一起玩耍时的争抢无理取闹,对家长不尊重等行为。
慢慢我又总结了一些外出时的Time-out方法,比如在超市动物园等公共场合等打闹扰民;去朋友家做客行为不礼貌无理取闹等,实施几次也都非常有效。如果是在公共场合,我就会把汽车当成小黑屋;把肇事儿童放进车里,我坐在边上看书;如果是在别人家,我会征求朋友统一使用他家的客卫。总之,开始有闹的苗头时,我先是提醒警告,两次之后,我就拎着娃直奔小黑屋,他们也都知道,这个时候就是Time-Out了,反抗只有更长时间不能玩,不如好好反思冷静下来。逐渐养成好习惯,只要一说‘再不停下来就Time-Out’,就可以达到效果。再进一步就什么都不用说了,好习惯养成。
被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折磨的家长们不妨试试Time-Out,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