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一个:德国[弟子规]式小学教育
(2011-08-10 14:31:04)
标签:
育儿 |
看看德国基础教育如何做到“有余力则学文”先德育再智育的教育方法
眼见着女儿就要入学了,日历翻到八月我心里比女儿还紧张,对于国内的这种应试教育:以其一学习成绩为主,从一年级就准备高考,12年只为这个6月的两天考试?同时还要随大流一入学就报半打“兴趣”班-不管孩子是不是有兴趣,只因为别人都报?
我不能不闺女而一个选择自由的机会,纠结了两个多月了,也咨询了德国小学教育方式和亲戚朋友,最终决定还是带女儿回德国,看看下面的内容,大家就会理解我的决定了:
尽管德国小学的课程有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和生活常识等,德国小学一节课的知识量不大,3年级以后有外语课,学习过程中还穿插进身体健康知识、性常识、环境保护知识等,德国孩子不必接受任何测试就能申请进入附近的小学。而且,德国各级教育机构强调,上学前不必让孩子学会写字或算术,以便入学后能正常学习。学龄前儿童只需学会安静听讲、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学校自理。德国小学对教师的资质要求严格。教育部规定,中小学老师属“研究型”,必须具备硕士学历。小学校长、教务主管―般要取得博士学位。每个班一般25人,最多不超过30人。学生成U字型环绕老师而坐,便于师生交流。学生一边上课,一边吃口香糖,老师也不干涉。另外,德国小学教室的布置非常温馨。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教室布置成“家”的模样,有花草、地毯,还有“生日角”等。每人还有一个专门放物品的箱子。
课堂教学是讨论式,老师提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有的学生还会引经据典、相互争辩,气氛活跃。教四年级的安妮老师对记者说,这样是为了让孩子学得更主动、更愉快,孩子们课前都会搜集资料、研究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德国老师对差生的耐心。老实说说,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时,老师会立即提出矫正计划,在课堂上或放学后进行个别辅导,“宁可让学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让不会的人继续不会。”
在5节课之间,还穿插一次早点、一次午餐、一次室外活动等,孩子们不疲劳,上课才会更专心。专门的放松课安排在午饭前,学生拉上窗帘,放舒缓的音乐,把脸伏在桌面的软垫上,闭眼睛,听老师节奏缓慢的指导语,全身放松,在身心愉悦中结束上午的学习。下午的课程一般都非常轻松,音乐、手工、游戏等。
德国人一向以“德国制造”为傲,这在小学课程中可见一斑。他们的手工课教室,就像一个小型加工厂。工具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工具,旁边还有台钻、车床等设备。除了手工教室,还有厨房教室、缝纫室等。老师时常通知家长,明天别忘了给孩子带碗碟和餐具、做饭用料等,教学生如何做饭。为了交通安全,学校开设了自行车练习课,教师当交警,合格者才能骑自行车上下学。
下午自己决定做什么到了下午,德国学校都不上课。有的小学老师组织学生踢球、看电影、参观博物馆或到野外散步。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掌握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德国小学的地理课本是从家门口开始的,先学习自己所在城市有哪些教堂、河流、有多少博物馆和面包店等,然后再学德国和世界的地理知识。
小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星期五放学后没有家庭作业,假期也没有作业。由于下午时间充裕,家长会尊重孩子的兴趣给孩子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我侄女Lily活泼好动:周一练咏春拳,周四学芭蕾舞,平常游泳骑单车等等,周末参加公益活动。
宽松的教学方式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每个孩子的平时表现和成绩都会被老师记录在案。学期结束时,家长会收到孩子的成绩单。德国小学一、二年级没有严格的期中期末考试,期末只给评语,三年级后才开始有成绩。
这是Lily一年级结束时的成绩单。
这份详细、具体、务实的成绩单共有4页A4纸,分为社交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技巧、德语、数学、自然科学、艺术(美术)、音乐和体育9类,每类的评分标准是“非常好”、“良好”、“部分好”和“不太好”。成绩单的最后,由校长、班主任和家长共同签名。
对6岁的孩子来说,列在成绩单的第一项的不是语文数学成绩,而是培养“社交能力”,这是首要任务:
其次是“学习能力”(是能力而不是成绩):积极参加课堂讨论;集中注意力;和其他同学一起有效地学习;恰当地提问;能自我激励;愿意完成额外的作业或学习任务;学习认真、谨慎、负责;学习资料和工具完备;按时、完整、认真地完成家庭作业;携带和课堂内容有关的资料或物品;在学习场所有秩序。
接下来是“学习技巧”(是技巧而不是成绩):掌握做练习的基础技能;能检查自己的作业或学习成果;能理解课本和练习的关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合理利用学习资料和学习工具。
德语”——口头表达:口语表达连贯、生动、明了;能讲述某一个主题;发音清晰,能控制音的强弱、大小;口语语法正确;能倾听其他同学讲话并参与话题。
“德语”——阅读和朗读:认识所有音节并能在拼写中归类;能听出每个音节并在单词中找到;能按照音节朗读;能通过阅读学到新单词;阅读小短文能理解核心意思;学过的课文能理解性地朗读;没学过的课文能理解性地朗读;能正确回答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德语”——书写和写作:规则地书写印刷体;正确地按行书写;学过的单词无错误地拼写;会造有意义的完整句子。
“数学”:熟练掌握10以内的数字(比大小,排顺序);无需实物(教具)帮助,完成10以内算术;熟练掌握20以内的数字(比大小,排顺序);无需实物(教具)帮助,完成20以内的算术;能(从课文中)找出并完成带算术的题目;掌握几何的基本概念。
“自然科学”:了解周围的自然现象;能围绕某个主题进行延展;能给问题找到答案;了解人与自然共生的基本知识;拥有自然与环境方面的知识;对计算机有初步的认识。
“艺术”(美术):能把创造力表现出来;熟练、巧妙地应用各种材料;有独特的想象力和主张;完成作品时注重准确性和严谨。
“音乐”:积极参与合唱及各种音乐活动;正确按照歌词和旋律唱歌;能重复乐器给出的节奏和音;恰当地随着音乐舞蹈。
“体育”:积极努力地参加所有体育活动;掌握体育游戏的规则;在竞争性集体游戏中注重公平;表现出灵活敏捷和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
至此,各科成绩的要求和评分结束,还有一小行,是关于考勤的,记录着一年来该生共缺课多少天或多少小时,其中哪些是没有请假的,以及共迟到多少次。
而老师的评语非常简单:“祝贺你将升入二年级,祝你在今后的学习中获得更多乐趣!”
对于我们这种只注重考试成绩,一次成绩定终身的应试教育,德国教育更加人性化,而且作为[弟子规]的发源地,国内教育似乎忽视了[弟子规]开篇语的第一句话,而德国教育去讲这段话发扬光大“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