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上当,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不是碳排放

标签:
地球气候变暖碳排放环境大气污染 |
分类: 社会万花筒 |
特朗普执政后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据新闻界披露,特朗普不相信全球气温升高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别说特朗普,我就从来没有相信过这个说法。我不相信这套说法,源自于若干年前研究人类迁徙活动与气候关系。发现地球气温从古到今都是冷暖交替不断变化的,而这种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没有多大关系。
一、地球气温波动是一种常态。
从本质上看,地球气温是太阳的热能辐射到地球上造成的。地球上的能源不论是石油,煤炭,水电,风电,光电都是太阳能源的转换。而太阳作为一个恒星,它的活动强度是变化的。太阳活动的强弱通常用太阳黑子的数量或者面积来度量。黑子的年平均值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平均每个周期大约11.04地球年。此外太阳黑子活动周期还有90年,180年等较长的周期变化。太阳自身活动强度的周期性变化。会导致地球气温在一定范围内起伏,波动。
二、地球冰期与气温变化
地球处在大冰期时,气候寒冷,极地冰盖增厚。高纬度地区的冰盖向中、低纬度地区伸展,在高寒地区表现为雪线下降,冰川规模增大。海水被蒸发后形成雪降落下来,停留在陆地,使冰川增厚,海水量减少,海平面下降。盛冰期时,海平面比现今低80--120米。间冰期时,气候相对温暖,冰川溶解,冰盖向高纬度退缩,大量冰融水就过河流,流回海洋,造成河水泛滥,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的居民无法生存,被迫迁徙。大冰期的的周期大约在2.5-3亿年。
2、大冰期内地球气温的周期变化。在大冰期内,地球气温也是呈波浪形变化的。大冰期内会出现若干个小冰期,和小间冰期。以离我们最近的第四纪大冰期为例,每隔10万年就发生一次冰期和间冰期的转换。末次小冰期发生在18000年前。约在一万年前结束的。距今一万年以来,地球气候总的趋势是在逐渐变暖。冰川消融,规模萎缩。例如阿尔比斯山的冰川在1876年-1934年间减少了15%,喜马拉雅山的绒布冰川。冰舌近百年来减薄了50米。甘肃省内的八一冰川。七一冰川也在不断消融中。但是在这一万年中,地球气候并不是持续升高的,而是阶段性冷热交替,呈波浪形变化的。因此,在小冰期内,气温也是波动变化的。这种变化表现为更小的冰期和间冰期。
3、小冰期内气温的周期性变化。
以下是一万年以来世界气温变化曲线图。竖坐标为平均温度。横坐标为距今年限。
以下是一万年以来中国地域范围内气温变化图。
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曾经对我国近5000年来的气候做过研究,发现我国近5000年来,就有四次温暖期和四次寒冷期交替出现。这是更小冰期内的气候波动。
第一寒冷期,周初温暖的气候不久就恶化了。从距今3000年左右到距今2850年,有一个短暂的寒冷期,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汉江在公元前903年和公元前897年就有过两次结冰。
第一温暖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又进入一个新的温暖时期。
这相当于春秋时期。《左传》中曾记载山东鲁国过冬,冰房得不到冰。
第二温暖期,从公元600到1000年,即隋唐五代时期。当时在中国的首都长安,广泛种植竹子。《唐书》有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春正月,两京路(长安和洛阳)城中苑内种柑橘等果树”
第三寒冷期从公元1000到1200年,相当于宋朝时期。北宋太宗以后,气候又急遽转寒,江淮一带漫天冰雪的奇寒景象再度出现,长安和洛阳一带的果树也冻死。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境内的河川都曾经结冰,马车可以在河面上行驶而过。而在南宋时期,有45年晚春降雪的记录。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1.5度。冬季低2-3度。
第三温暖期,从公元1200到1300年,相当于宋末元初。这次暖期气温不是太高,野生大象逐渐由淮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以南,退到广东、云南等地。
第四寒冷期,公元1300-1970年,相当于明清时代到当代,温度比现代低1-2。
第四温暖期,1970年至今,已经进入第四个温暖期,气温逐渐升高。详见下图。
因此,不论从全球看还是从我国看,不论是从大冰期看,还是从小冰期看,地球气温一直是冷暖交替波动的。这种波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三、天体运行与地球气温变化
有证据显示:地球气温的变化,与天体运行存在关联。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观点:
1、地球气温与太阳系运行位置相关。地球围着太阳旋转,形成四季,一个周期为一个地球年。太阳系在轨道上绕着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周,为一个银河年。(英文galactic year,简称GY),也称银年,宇宙年。太阳系大约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绕银心旋转。太阳系公转是逐渐加速的,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从20亿年前的4亿地球年缩短到最近的2亿多地球年。太阳系运行到距银河系中心最近时,太阳亮度会变小,使行星变冷。太阳绕银河公转一周,行星会变冷一次,由于地球表面多水,在这一周期到来时便会产生一次大冰期。
2、地球气温与星际物质密度相关。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运行,银河系空间物质的疏密不同,太阳系经过星际物质的稠密地段时,太阳光热辐射的传导受阻,地球接受日光能较少,因而出现寒冷的冰期。
3、地球气温与银河系旋臂磁极同地球磁极相互作用有关。当银河系旋臂磁极与地球磁极同向,且相互作用时间在40Ma以上时,会出现大冰期。地磁极性的倒转存在着与银河年周期相对应的情况。近40亿年来共出现过的几次银河系旋臂磁极与地球磁极相同的时期,刚好对应着几次大冰期。
4、地球气温与月球和潮汐变化相关。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学研究所的查尔斯. 季林认为月球通过影响地球上的潮汐可使地球的温度发生变化。杰拉尔德. 邦德通过分析大西洋底的沉积层,发现地球的寒冷期和温暖期出现有规律的波动,波动周期大约为1500~1800年。这属于小冰期内的小幅波动。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潮汐大时,会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潮汐小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
5、地球气温与地球赤道和黄道交角变化相关。地球自转产生的轨道平面叫赤道。地球绕日公转产生的轨道平面叫黄道。两个平面有一个夹角。这个夹角会在22.1度到24.5度之间周期性变化。赤黄交角的变化使地球收到太阳的辐射量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冷暖波动。
四、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不是气候变暖的主因
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许或多或少对气候产生些微的影响。但绝不是主流。人类本身就是大自然的孩子。人类的那一点活动对于大自然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把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增多视为地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不过是庸人自扰罢了。
研究人员把70年划分为两个阶段。1900年到1940年为第一阶段,1940年到1970年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远远低于第二段,但全球气温却迅速上升。第二阶段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第一阶段上升了近10%,但全球气温却持续下降。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数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从1995年到2012年间增长了10%,但全球气温却没有升高。这说明人类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地球气温升高是没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