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它大约产生于45亿年之前。
5.6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动物。
约200万年前,地球诞生了人类。
1万年前人类学会了磨制石器,制造工具。
200年来,人类发明了蒸汽机,电。学会了使用能源动力
从此,人类进入工业文明。
如果把地球出生到现在比作一天,那么,人类从诞生到今天只经历了38秒。而人类进入工业文明至今只经历了不到0.04秒
较晚出现的人类最终成了地球的统治者。但是,正是这种统治者的地位,助长了人类自由行为的泛滥,无节制的攫取和为所欲为。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垃圾。
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生的垃圾高达500亿吨。
在中国,668座城市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高达265亿吨。
假如我们站在太空的角度,观察地球上的垃圾,会发现一个这样的现象:垃圾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增长。
人类生活越进步,生活质量越精致,垃圾的产量越大。
人类就这样无奈的与垃圾相伴,一起生活在,无法逃离。
因为垃圾的制造者正是人类自己。
一个令人无奈的悖律。
一个难以破解的怪圈。
垃圾散发着污浊的臭气,流淌着黑色的液体。污染着空气、土地和水源。
垃圾滋生着蚊虫,苍蝇,老鼠,蟑螂;携带着病毒、病菌、寄生虫,传染着疾病。
全国每年因为城市污染导致的超额死亡达17.8万人.
超额死亡啊,他们本来可以不死。
但是,他们无可奈何,他们无可奈何地走了,成为了环境污染的先头殉难者。
人类自酿的苦酒最终被自己喝下。
这是人祸,不是天灾。
*******************************************************
文明生活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治理垃圾,减少危害,还给人民一个绿色清新的自然环境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人们终于总结出了迄今为止最有效的对人类危害最小的三段式垃圾解决方案,这就是:源头垃圾分类,中间清洁转运,尾端焚烧填埋。
只有政府和企业的努力远远不够。不论垃圾分类、减量还是燃烧处理都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环境保护需要每个人的合作。
个人主要负责垃圾源头的分类和减量。
政府主要负责垃圾的集中转运。
企业主要负责焚烧填埋等后期处理。
三者各展所长,优势互补。
******************************************************
中华民族自古重视环保。
五千年文明贯穿着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我们的祖先从实践中认识到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保护环境是为了给后代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空间。
《逸周书.大聚篇》记载,大禹时曾颁发禁令:“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纲罟,以成鱼鳖之长。”
当时春季“山禁”,夏季“休渔”,就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保证子孙后代有柴烧,有鱼吃。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周易》中有"井泥不食,旧井无源"的记载。告诉人们,为淤泥污染的井水是不能食用的,可见当时已经十分注意对水源保护了。
南宋吴自牧著《梦梁录》记载,南宋时杭州城"亦有每日扫街盘垃圾者";北宋时京都开封专门设置了“街道司”,管理城市街道清扫和积水的疏导工作。到了明代,城市配置专职清洁工 。太平天国时期也"兴乡兵……日间管理各户洒扫街渠,以免秽毒伤人。"
对于环境的美化和环境卫生的管理,在中国古代也有非常严格的法律规定。
周文王在攻打崇国时专门发布“伐崇令”,要求部队,“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所谓“毋填井”、“毋伐树木”,就是要求部队不得填埋水井,不得砍伐树木。保护好敌国的生态环境。
并且规定“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可见刑法之严厉。
《管子•地数》记载:为了制止乱采乱伐“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
在商代,法律规定"弃灰于道者,断其手"。
战国规定"弃灰于道者,黥"。黥,就是用刀在其脸上刻记号,再涂上墨。对乱扔乱倒灰烬等生活垃圾砍手,刻脸,处以重刑。
唐、宋两代的刑罚虽有所减轻,但乱烧荒者一旦被抓到,扔要被“笞五十”;“伐毁树木”的,则以偷盗罪论处。
*****************************************************
社会发展到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今天,法律对于乱扔垃圾等制造轻微环境污染的个体行为,一般不予处罚。更多依靠道德的约束。
而道德约束不具有强制性。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金钱之至上的观念,不断蚕食传统的道德观。
法律的宽容,和道德的削弱,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手段,使得人性中存在的自私、冷漠,与己无关的劣根性恣意释放。
他们渴望舒适清洁的环境,追求方便快捷高效精致的生活,却对自己在享受这种生活环境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表现出事不关己的冷漠和不以为然。
他们不愿意认同环境污染者的身份。不愿意为此付出一点点,那怕是举手之劳。
到处是不经意的随手丢弃。
偶尔为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已成积习。
一人为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众人效仿。
对污染环境行为没有人愿意出面责备。
欲望和陋习正在凌迟着我们良知的心灵和曾经美丽的家园。
环卫工人手里那沉重的扫帚,在巨大的习惯势力面前显得那样的无助和无奈。
扫去心里
的垃圾比扫去地面的垃圾困难1000倍。
我们无意于批评。
我们只想唤醒沉睡在人们心底的那一份良知和责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地球是我们自己的地球,家是我们自己的家。
祖先留给我们的是青山秀水,白云蓝天。
我们将给后代留下什么?
我们不能让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在我们手里演绎成一场自掘坟墓的千古悲歌。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不随手丢弃就是环保,垃圾减量就是环保。
从舌尖上减量;从手、脚上的减量;从生活细节上减量。
还地球一个洁净的未来。
一个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和风丽日,鸟语花香的新世界在向我们招手。
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手中!
2013.5.16张靖于广东
(此文是为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的公益电视专题片撰写的解说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