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老婆去旅行(摄影.日记)之二

标签:
土楼永定客家旅游摄影旅行计时见闻自驾房价商品房 |
分类: 旅游摄影 |
我们要去的地方叫古竹村。
出茶阳20来分钟就看到路边有土楼。路边有招牌。右拐下路。车没停稳,保安过来说要买票。每人50元。我拿出不同级别的摄影家协会的证件给他看。他扫了一眼不屑的说:这东西太多,不管事。我说你们牛啊。我这证件上黄山都免票。索道费都免。你们几A级啊。保安一副高傲的嘴脸:你们要看就把车停好,买票。不看就走。说完不再理我们。老婆说买票吧。我也来气:老子不看了。4000多座土楼,干嘛非要进你的门?上车。
(一座方形土楼的大门)
(每一座楼都有一个名字)
(村里街景)
(村里的孩子)
(开发旅游的土楼都修葺过了,楹联也新描了油漆。)
花了将近两个小时走完了村中的各个角落。进了几座土楼。想想保安的嘴脸,心中暗暗得意。一种报复成功的快感。
又路过许多挂招牌和不挂招牌的土楼。挂牌子的一律不进。没有挂牌的,只进路边的。中午11点进入古竹村。原来这是乡政府所在地。
这里没有开发。很多土楼处于原始状态,有的已经没人住了。断壁残垣,风雨飘摇。木头构架向天空张扬着。如果赶上乌云密布的天气,拍片子还出效果呢。可惜今天没云。
这正是我喜欢的地方。我们决定住下来。阿水的招待所,50元。带卫生间。也算是标间了。阿水在乡政府当了个小官。强烈建议我们把车停到乡府大院。
(古竹村废弃的土楼)
(路边的土楼群)
(去古竹村的路上有一座圆形土楼)
(登上三楼看土楼)
(土楼内部木结构)
(原始状态的土楼的外窗户,可以封闭防御,可以打开攻击)
(一座没有修葺过的保存完好的古代土楼)
(废弃的土楼院中)
停车的旁边是乡政府的食堂。去问问弄点吃的。老婆拉着我不让去,说是人家单位食堂肯定不对外的。我说问问又不犯法。不给卖再到外面去吃也行啊。老婆极本分,思考问题办事循规蹈矩。连做饭什么菜配什么料都一丝不苟。例如豆角蒸面,必须用白色的刀豆,绿色的都不行。像这种没把握去争取的事她是万万不会做的。
没理她,径自提着相机直奔后堂。负责人是位三十多岁的妇女,憨厚。听完我的话先自不好意思起来。两只手在围裙上反复擦着,眼睛瞅着地面,嗫嚅:乡里食堂,不对外的。我开玩笑说我们大老远来了你们也应该接待一下啊。你随便弄点吧,我付钱就是了。女人犹豫了一下说你们坐桌上等吧。
不一会菜来了一盆竹笋炖排骨,一盆鸭血鸭鸭胗汤,一大盘豆腐烧猪肉。米饭不限量自盛。早上出来的早,面包垫了一下。这会肚子正饿呢。
吃完到后堂结账。抱拳感谢,问她多少钱。女人瞅我一眼低下头,好像是自言自语:20元总要吧。我感动得差点流泪。抓一把散钱给了她。没数。咱也不能昧心占人家便宜。没开发地区的人民就是好。
古竹村土楼很多,方圆各异。历史的风尘在外墙留下了皱纹和老茧。凹凸不平,满面沧桑。没有修葺。抑或用不着修葺。一米多厚的墙体有足够的体力来支撑岁月的风雨。据说建墙的土里面掺又有石灰,糯米汤等。摸一下墙面坚硬的土瘤,就明白了它为什么能够经受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忽然想到自家的的钢筋水泥楼房,它能经受几百年吗?
多数土楼里面还住着人。主要是老人。年轻人都去厦门打工了。每座土楼都有一个名字。镌刻在土楼的大门口。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任由进出。也许是太多的孤寂,老人们见到外人很高兴,操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和你交谈。拿东西给你吃。
(土楼里面每户门口都贴着对联)
(和老人交谈)
一座土楼门前人来人往很热闹。进去一问原来是孙女出嫁。奶奶热情的邀我们喝茶,又拿出糖果花生。客人们去街上酒店吃喜酒去了。老人说她在家里值班。这是一座方形的土楼。中间一个大天井。四面都有房屋。老人说是祖上传下来的。有几百年了吧。几十间房子大部分空着没人住。老人说房子多了也不好,打扫起来很麻烦。细想也真是个体力活呢。
(嫁孙女的老人家的土楼院内)
(别人都去吃喜酒了,老人独自看家)
总想俯拍土楼,终于找到一个制高点。这是一栋新建的砖混楼。楼下是一家幼儿园。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我招呼老师,说明来意。老师很为难。不给开门,让我到别出看看。孩子们呼啦一下围上来,对着我伸出V形指。天真无邪。举起相机伸过铁栏盲拍了几张。回去的路上突然醒悟,幼儿园出事震惊全国。我带着墨镜,莫不是把我当成坏人了。
(村民在休整土楼边的小路)
傍晚回到旅馆,阿水已经下班了。在门口扫地。阿水介绍说离这里5公里洪坑村有个大土楼,许多游客都去参观。我在地图上找没有洪坑,只有湖坑。应该是一个地方。地图上标注的村名大多是根据村民习惯发音标注的。县乡一级一般不会出错,村名有时候出错。阿水说那个土楼门票75元。不过早晨7点半以前和晚上六点以后都没人收门票。又问我们想不想去,要是现在去他可以带路。我告诉他明天去漳州,早点走,顺路看一下。(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