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扎尕那不论你朝哪个方向看一眼,你都会惊叹她的美丽。去了,你永远不会后悔。 “扎尕那”这个藏族村寨几乎是四面环山,村寨像在石匣子里。扎尕那就是石匣子的意思。
五月下旬,这里气候宜人。早晨还略有寒意。山上的树木已经葱郁。绿树丛中的村寨屋舍,飘出袅袅炊烟,悠闲地蜿蜒升腾,慢慢弥散开来,给人些许神秘和宁静的感觉。村子坐落在山脚下的高坡上----原始先民就是这样选择居址的,临水背山的河岸高地。太高了饮水生活不便,太低了容易被山洪冲击。扎尕那就这样依山而建。这里藏胞以农业为主。建筑也不同于大藏区碉堡式的方楼。但是有一样是相同的---村子高处建有寺庙,还有白塔。
村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天堂般的景致里闲适地生活。他们看惯了这样的景致,全没有我们的新奇和惊叹。你对他打招呼,他会憨厚的笑笑,用蹩脚的汉语回答你的问题。远处绿色的田地里藏妇穿着红衣在劳作。山路上,女人们背着大捆的柴低着头走。在好几处有人劳动的地方,我发现都是妇女在劳作。偶尔碰到的男人却是牵着牛走来的。他们似乎并不从事田间耕作。不知道是我观察片面,还是这里的习俗。
房舍周围,家家户户都有用碗口粗的木头搭起木架子,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这些架子是用来晾晒谷物或者牧草的。这里虽然海拔较高,但是地势阴湿,多雨。不像北方干燥的地区那样可以把收来的谷物堆放在场上。聪明的藏胞发明了这样的晾晒方式。谷物穗子朝下搭在架子上,有雨水也会很快流下。即便被淋湿,由于木架子通风良好,也会很快干燥而不至于发霉。
对于我们的拍摄,村民们并不感到新奇。这几年摄影人来得多了。几个背柴的妇女朝我们身边走来,看我们拿着照相机,犹豫的停下脚步,似乎在商量什么。我想她们大约是商量是不是需要绕开我们。我们站在她们必经的路上。片刻后她们依然向我们走了过来。每个人背的柴大约都有一百多斤。身体弯曲成九十度,沿着上山的路艰难的行进。她们低着头走过我们身边,任我们跟随拍照,并不反对,也不看我们。仿佛我们并不存在。偶而侧眼一扫,露出些许笑容。在海拔三千多米路上,他们虽然负重,仍然走得很快。我们追拍了几十米已经气喘吁吁。遗憾的看着她们的背影渐渐远去。
山高处,碰到几个挖冬虫夏草的女子。嬉闹着匆匆走过。我们停车招呼她们,她们停下脚步,转回身来,嗤嗤地笑着,你推我桑,扭捏又大方。我们拿出随带的小食品分给她们。这些女孩子穿着各色的衣裙,我仔细看了一下,居然都不重色。仿佛提前商量过似的。拍照时,笑容天然纯真,身态姿意绰约。让人想起天然去雕饰的句子。
扎尕那是一块未被现代商业社会污染的净地。风光秀美,民风淳朴。我们进沟时,在沟口看到民工正在修建一个广告路牌,给前去扎尕那的人指路。听说县里正在开发这里的旅游资源。多少风光秀美的好地方啊,一旦被开发成旅游区,就失去了原始的纯真和朴素。但愿扎尕那不会如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