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青铜护臂----“韝”

标签:
收藏辛店文化青铜器护臂韝 |
分类: 史前人类文明(考古收藏) |
最早的青铜护臂----“韝”
这是我在旅途中的意外收获。去青海自驾游。在民和县陷车了。找了农民拖拉机帮我拉车。出来后又去农民家里吃了点家常饭。农民收拾绳子时,我发现了这这件护臂。护臂也叫“臂甲”,“护臂甲”。
护臂从形状上分有筒状、瓦状和片状。从材质上分,有皮,铜,银,骨,石、纺织物等。图一这件青铜护臂由两部分构成:主体部分是护臂板--------一块瓦型的长铜板。辅助部分是扣带--------半环形的青铜带。护臂板的纵向两侧有孔,铜扣带的两端也有孔。使用的时候把护臂板扣放在小臂上,铜扣带相对扣放,用皮条或者绳索等通过小孔间接起来。用以保护手臂和收敛衣袖。护臂同铠甲一样,是一种防护具。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部位的护甲一起使用。
最早的护臂是兽皮做成的。原始社会先民主要以攫取自然产物为生。新石器时代晚期才出现了农耕和畜牧。狩猎是原始社会先民的一项主要的活动。打来的猎物除了吃肉,皮革往往被用来制作衣服、鞋子、帽子.。最初的皮衣服没有衣袖,把皮子裹在身上。小块皮子裹住胳膊。既可以保暖又可以防护。后来演变成了护臂。而帽子演变成了胄。胄是一种用来防护头颈的护具。文字发明以后,人们通常把护卫身体胸腹部位的护具称为甲,把护卫头部的护具称为胄。战国时又称“兜鍪(móu)”,宋时叫“头鍪”,宋以后多称“盔”。而保护手臂的又称作“韝”、“釬”。“韝”、“釬”后来向两个方向发展:一路保持了防护功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臂甲,另一路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套袖。由于皮革是有机物,埋在地下极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很难保存下来。所以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过新石器时代的皮质护臂出土。
冶铜技术发明之后,开始出现铜器。铜作为制作臂甲的材料要比皮革坚固许多。但是最
初冶炼的铜并不是为了制作臂甲这种防护用具,而是为了制造生活和生产工具。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700年)出土了原始铜片。1977年甘肃东乡县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369----前2504年)年)出土了青铜刀。姜寨仰韶文化出土的铜片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铜器存在争议。如果把它视为铜器的话,中国在5700年前就有了铜器。马家窑文化林家遗址青铜刀作为铜器是无可质疑的,距今大约5000年。而这件青铜护臂产生于公元前1400年。距今大约3400年。这就是说,在青铜器出现1000多年后,人们才用它来制作防护具。
尽管如此,这件青铜护臂作为青铜防护具或者作为广义的青铜甲,在我国出土的防护甲具里还是最早的。比河南安阳侯家庄1004墓出土的虎牛纹铜胄(殷纣王时期。前1075年--前1046年)还早几百年。而安阳侯家庄出土的虎牛纹铜胄一直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青铜防护具。比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铜臂甲(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和四川出土的战国铜护臂早了将近千年。(图二、图三)
(图二
(图三:四川出土战国铜护臂)
西周晚期到春秋进入铁器时代。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铁甲。随着生产水平和技能的提高,出现了防护特定部位的甲具。防护甲进一步细分为盔甲、颈甲、面甲、胸甲、臂甲,手套等。护臂也与整个铠甲逐渐融为一体。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金属臂甲比皮臂甲有许多优点。但是,皮制臂甲并没有随着金属臂甲的出现而消失。而是在向精致方向继续发展。(图四、图五)
(图四:云南出土夜郎国银护臂)
(图五:清代彝族皮制护臂)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