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摄影我的诗:品味收藏(图:原始人用过的水壶)

(2008-10-27 16:36:03)
标签:

考古

原始社会

原始人的生活

收藏

陶器

分类: 文学

           未曾功利已收藏,
       无意栽花花自香。
       淡酒一杯读往古,
       残瓷两片论隋唐。
       常观笔妙寻遗韵,
       细察瑕微论短长。
       格古但图心绪好,
       焉成痴客梦黄粱

我的摄影我的诗:品味收藏(图:原始人用过的水壶)
   这是我收藏的一套原始人使用过的壶和杯子。之所以不叫它茶壶和茶杯,是因为我不知道也没有考证过那个时候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喝茶了。壶和杯是4500年前的先民制作和使用的。它属于马家窑文化的马场类型。根据考古发掘资料,从马场类型的墓葬中提取植物的碳化物,进行碳14测定,大体确定一个时间段。再经过更精确的树轮校正,就确定了相对精确的年代。4500年并不是说此物正好有4500年的历史,它是一个概数。马场类型的存续年代为BC2860-BC2031.加上公元后的2008年,我们可以算出距今的年代为:4868年--4039年。

    从我个人掌握的资料看,这应该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壶和杯子了。说明在那个时候人们已经知道把水烧开倒进壶里,斟到杯子里面喝。有的朋友会问:原始社会的人们,饭都吃不饱,有那种闲情逸致悠哉游哉的喝水吗?恐怕是你自己的想象吧。不错,的确是我的想象。但是我的想象是有依据的想象。壶和杯子都是饮水器,而不是储水器。因为考古发掘出许多大的陶罐,那是用来运水和储藏水的。还有小一些的陶罐(绝大部分是素面无彩的)底部有厚厚的黑色的烟炱,说明那是受火煮水的。这壶和杯都没有受过火,也不可能用这样小的东西来烧水,因此它只能是供人们饮水用的。接下来的问题是谁来用它饮水?马场时代也有陶制的碗(钵),也可以用来喝水。据我推测,用它饮水的人不是一般的人,应当是部落的首领或者大祭司之类的人物。从出土的实物比例看,这样的壶和杯子非常少见。说明它不是一种家家户户都用的东西。马场时代的中晚期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尤其是晚期,墓葬中的随葬品多寡相差悬殊。例如柳湾M564号墓,随葬品多达95件。而有的墓葬中只有一两件。说明已经出现了私有财产。人们的生活已经变得不平等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首领或者祭祀使用高档生活用具已经成为可能。

   还有一种可能的用途是祭祀----就是拜祭祖先的时候使用。但是祭祀用具一般来讲都是从生活用具演变而来的。

   关于马家窑文化彩陶更详尽的图片,参阅拙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626ef01000bp7.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626ef01000bpj.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626ef01000br1.html

术语解释:

      碳14检测

我们知道碳有三种同位素,14C,13C,和 12C
其中碳14是由宇宙射线轰击大气圈外层得氮原子而形成的,
碳14形成了以后被氧化形成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等圈层。
碳14的半衰期为5730年,也就是说经过5730年后原来碳14的含量只剩下一半了,再过5730年后就只剩一半的一半,虽然碳14不断地在衰减,但是新的碳14也在大气圈外层源源不断地产生,基本上可以“收支平衡”,使得大气圈内地碳14总体含量保持不变13.56dpm/g carbon。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植物通过光和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动物吃植物,还要呼吸。所以每个活着地生命体内的碳元素总在与外界进行交换,从而也保持了空气中基本的水平。一旦生命体死去了以后,它再也无法吸收新的碳14,而体内的碳14又在衰减。前面我们讲过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是时间的函数,碳14也不例外。不论刮风还是下雨,经过5730年后一半的碳14就会衰变为氮并释放出β粒子(一个电子)。所以我们就可以根据死亡生命体内碳14的含量得出其死亡的年龄。 
 

  树轮校正

 树木年轮断代法(Dendrochronology),简称树轮纪年法,是20世纪由美国天文学者A. E. 道格拉斯(A. E.Donglass)建立的。1929年用于印第安人遗址的测定,使遗址的年代明确化。后来,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建筑学、美术史方面。
   树木年轮法的原理非常简单。树木每年春长秋止,并且在树干截面上形成疏密相间的圆圈,称之为年轮。每年一轮(或二轮),树木截面上的年代数目代表该树的年龄。轮与轮间的距离为轮距,而轮距并非均等,它与当时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生长旺盛,轮距就宽,如果干旱少雨则轮就窄。而同一气候中同种树木的轮距及形状相似。如果一棵活树内层的一段年轮同死树的外层年轮谱一致,就说明死树是前一阶段生长的,两者可以衔接起来。死树又可以同更老的死树衔接,依次类推,衔接不同时间段轮距就可建立这一地区的主年轮序列(又称标准轮距序列、树木合成年轮表)。用考古发现的木头样品的年轮谱(只要其年轮数超过60-70圈)与建起的主年轮序列表对照,就可判定其生、死绝对年代,精确度可达数年之差。
  14C法的测年并非日历年代,而树轮校正曲线就是把14C年代转变为日历年代的重要工具。树木年轮每年生长一轮,其14C放射性水平反映了当年大气CO2放射性水平,用数年轮方法得出年轮生长年代是很可靠的。因此若测出某个树木年轮的14C年代,就可以对14C年代进行校正。这样依次测定即可建立14C年代与树轮年代相应于日历年代的对照表,也就是说,测出树轮的14C年代,与高精度的树轮校正曲线相匹配拟合,就可确定其年代。将全部数据作统计处理,可作出校正曲线或校正表,图中树轮的14C年代为纵坐标,横坐标为树轮生长的年代即日历年代,曲线为14C年代—树轮年代的校正曲线。由于各种原因如太阳活动、地磁场变化的影响,树轮校正曲线是一条有许多扭摆波动的不规则曲线。目前已可校正8000年以内的14C年代,1993年,高精度校正曲线的年代上限可推到距今10000年;迄今已积累近1200对以上的对照数据。我国不少考古发掘报告后都附有14C和树轮校正数据表。树轮纪年法精确度很高,甚至误差可到一、二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