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是夏朝的文字吗?

(2008-02-19 19:02:56)
标签:

夏朝的文字

考古

文物

休闲

分类: 史前人类文明(考古收藏)
由于喜欢探索史前文化,经常浏览先秦文化网站。看到马贺山先生发表的文章《我发现了夏朝文字》。文章带有照片。
 

马贺山:

  夏朝究竟有没有文字,一直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笔者研究古文字多年,终于有了一点眉目,现将不成熟的看法,公布于众,望能得到专家和读者的批评指正。
[一]:为什么说我发现了夏朝文字
夏朝的文字和上古文字摆在那里已经四、五千年了,说我发现似乎有些不合情理,可实际情况是没有人承认它是夏朝文字,更没有人承认它是上古文字。
在我之前,很多人都认为它们是‘伪书’、‘后人伪托’、是‘假货’。最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种观点。唯一不同的是,我花了一些时间,用了一番功夫,我一定要弄清‘伪书’伪在哪里,到底是哪个‘后人伪托’的。结果我发现,实际情况并不象人们所说的那样。这些论调都是一些不实之词,无凭无据,无从查对。既然我否定不了这些‘伪书’,我就要从另一方面,来研究它的真实性,我用了十年的时间,终于弄清读懂了这些文字,它们就是我苦苦寻找的夏朝文字和上古文字。
[二]:我发现了哪些夏朝文字

 

 
   这真的就是马先生说的夏朝的文字吗?我那图片下载放大仔细看了一遍。只能遗憾的说:马先生错了。
   这两张图片上的象牙确是老的。但是上面的字不是在象牙入土之前刻上去的,而是出土之后刻上去的。而且刻写文字之后再没有二次入土。
  理由是:
       1、笔画刻槽之内与没有刻字的表面色彩差别巨大,反差明显,边缘清晰。这种色彩的差别是因为刻写时把表面色彩刻掉之后造成的。象牙表面发白色的表皮,是象牙在地下长期受到地热和土壤中各种化学成分侵蚀所造成的。收藏界统称为“包浆”。如果此文字是在象牙入土前刻上的,那麽,在埋藏土中数千年之后,会受到与没有刻写的表面一样的侵蚀,产生一样的“包浆”。而且,在刻槽内的“包浆”更加不容易被磨损,或者擦掉。现在的情况是:高出来的地方有“包浆”,低下去的地方反而没有。只有一个解释:刻字的时候把表面的“包浆”刻掉了。我收藏了一块真的出土的甲骨文,对比一下就明白了。
DSC00109a.jpg
DSC00109a.jpg
       2、从笔锋笔迹上看,也没有远古人刻写的那种稚拙,而呈现出用刀(笔)娴熟的特征。有的笔画带有很强的行楷意韵。给人以刻字者行书功底很好,不经意流注笔端的感觉。
   象牙是否能够到夏代,暂且不说。文字是后刻的,肯定不会是夏朝的文字。因而文字所传达的信息也不可能是夏朝的。即便有与夏朝相关的内容,也应该是后人的思想的表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