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2006-10-23 09:00:59)
分类: 史前人类文明(考古收藏)
 关于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根据侠客提供的"是在宁夏西北方向中卫市黄河对面与甘肃交界的地名叫石门的大山里出土的"资料,结合自己的考证。此器应该属于石岭下类型与齐家早期(马厂末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时期应在齐家文化初期,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距今40000年上下。
在问sunny3630此陶器的出土地时,我曾揣摩该器的出土地大概在甘宁交界一带。但由于没有太大的把握,也就没有说。侠客的资料佐证了我的揣摩,甚高兴。可能有的朋友会想:人家侠客说出来了,你又说你的揣摩。其实我真是这样揣摩的。我这样揣摩,不是凭空的,而是有依据的。近几年我一直在探讨黄河中上游彩陶的发展和传播路线。我的考证如下:
我们知道,仰韶文化是在我国尤其使北方影响最大的一支主流文化。它向四周发展和传播,同时同化和融合其他土著文化,发展成为当地的新文化类型。仰韶文化在向西发展中,
在陕西西安咸阳一带形成了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下图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上面的第二图是秦安大地湾出土的仰韶晚期彩陶可以看到下腹已变圆。)
然后继续向西发展进入甘肃发展成为马家窑文化。在仰韶文化向西发展中首先进入庆阳、平凉和天水。在庆阳首先出现了半坡类型并有部分发展为石岭下类型。然后进入平凉。

下图为石岭下类型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由上图可以看到,器型与sunny3630彩陶基本相同。除了彩陶也有素的————-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在半坡类型继续向西发展中,受到了六盘山和陇山的阻挡。(我在研究古文化传播中,发现地理因素常常会对文化传播造成巨大的影响。表现为河流成为通道,高山成为的障碍。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便在庆阳平凉一带徘徊的同时沿六盘山和陇山向南北发展。向南的一支在渭河流域与天水的一支会合,沿渭河继续西上。向北的一支进入宁夏黄河流域,并在这一带繁衍。天水的这一路由于路途畅通,发展顺利,进入秦安后与土著的大地湾(公元前6000年)文化融合并继续向西在黄河兰州段及其支流洮河,湟水一带发展为著名的马家窑文化。
向北的一支在宁夏境内繁衍并向西发展至甘肃静宁一带,由于黄河遇到峡谷,河道变窄,两岸不宜先民生活和繁衍。所以发展因受阻而缓慢。在陶器的类型上,反映为器型和文饰变化较少,而保留较多初传来时的因素——仰韶晚期和石龄下类型的因素。但是缓慢不等于不发展。只是不同地区的发展速度不一。一般来讲生存条件好的地区发展的稍快,生存条件差的地区发展的较慢。这种发展的不同一性,导致了宁夏彩陶在文化内涵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的地方发展为马家窑文化的马家窑类型和半山类型,有的地区还顽固地因循着仰韶晚期文化和石岭下的风格,偶有些许变化。我们看到的sunny3630的这件彩陶就属于这种类型。甘肃马家窑文化彩陶进入晚期时(半山和马厂阶段),其发展势力和影响范围也到了顶峰。向西在祁连山南麓到了青海的尖扎县,祁连山北麓沿河西走廊直达玉门。(这里也可以看到祁连山脉对彩陶发展的影响,南北不同)向南至白龙江。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向北到腾格里沙漠边缘和宁夏黄河流域并在宁夏西海固地区和原来遗留的文化融合sunny3630彩陶应该就是这种在宁夏发展较慢的带有浓厚仰韶晚期风格的石岭下文化类型和外来的齐家早期(或马厂末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从器型看,仰韶晚期和石岭下风格非常明显,尤其是器口的平沿与石岭下的平沿基本相同。从文饰看,却又完全没有仰韶晚期和石岭下类型的风格特征,而具有明显的齐家文化的粗细线和马厂末期折线纹的风格特征。我们知道马厂末期和齐家文化早期在时间上是有重合的。所以我认为sunny3630彩陶应是石岭下类型与齐家早期(马厂末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文饰特征对比:
  马厂折线纹的演变
  1、神人纹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2、马厂蛙纹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3、马厂蛙肢纹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4、马厂折线纹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齐家文化的粗细线纹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可以看到,马厂晚期的折线纹与齐家文化早期的文饰有很多相同元素了。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再看sunny3630彩陶的文饰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附录:

1、0306的陶器全貌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2、关于争论的回复

  我非常乐意接受有依据的观点。如果近距离兄弟还能够找得到更有说服力的依据,我也愿意接受。如果斩时找不到,可以存疑。我们一同找依据。
   仅就目前的资料还不能说服我。我的理由如下:

   1、关于马厂继承半山的折线纹问题。马厂类型脱胎于半山,这是定论,不赘述。在半山类型中确也有折线纹,但总体比例不高,据我的统计资料,约占17/200,大约百分之九吧。因此折线纹不是半山的主流文饰。
      此外,马厂的折线纹有比较明晰的发展线索,就是从神人纹——蛙纹发展而来的。当然由于文化传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不能完全排除从半山的继承。
    2、关于小乳突。
        彩陶上的小乳突正规的名称叫pan (四声。上面一个板字,下面一个金字)它是用来倾斜容器用的。是耳的退化形式。在半山时期,有一些单耳器上有。突出比较长,便于手指板动,是实用的。
到了马厂晚期,这种pan 越来越小,只有装饰意义而没有实用意义了。sunny3630的陶,正是这种退化了pan的陶。因此不应该属于马厂早期。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况且,有没有pan ,不是衡量马厂早晚期的依据。不仅马厂晚期有带pan的,连马厂以后的齐家文化的陶器也有带pan 的。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引起争议的sunny3630彩陶文化属性的考证

3、确定淘气文化类型的依据。
        确定陶器的文化类型,一是文饰。二是器型。三是其它出土物的佐证包括葬式。
      sunny3630彩陶的文饰只是一方面。从器型考察,它与马厂差距比较大,而更接近石岭下(这是一个很特殊的情况,石岭下比马家窑还要早。)今天从我的资料里又找到了一个齐家文化的彩陶,就是上面发的那个,看看她的器型和口沿,是不是和 sunny3630彩陶更接近呢?我们也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它就是齐家初期的产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考察柳湾遗址
后一篇:听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