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父亲节电影娱乐 |
分类: 娱乐评论类 |
盘点:最适合父亲节观看的十部电影【图】
每一年的母亲节总会有更多的人记得,而对于父亲节则被很多人忽略。相对于母爱的伟大和轰轰烈烈,父爱显得深沉和不着边际。几天前看到一则娱乐消息,说陈小春和父亲反目,我感慨良多。身边的朋友们与父亲的关系也是各种各样,有的亲密,有的疏远。但不管怎么样,作为把我们带到这个五彩世界的人,我们应该对父亲永怀敬意。
又到了父亲节,特找出十部国内外表达父子关系的经典电影,希望在这个父亲节里,子女和父子可以重温往昔,更加和谐幸福。祝福天下所有的父亲们父亲节快乐。
《大鱼》:这部有些魔幻色彩的电影讲述了父子之间相互了解的情义。故事讲述的是一对父子之间因为儿子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开始反感父亲从小给他讲的魔幻故事般的生平经历,在父亲病危之际他为了了解自己的父亲而开始一个寻找的历程,最后,他终于了解了自己的父亲不为他所知的一面,并把父亲的故事给延续了下去,用自己的故事让父亲含笑而逝。
催泪指数:☆☆☆☆☆
《我和爸爸》:由于母亲的意外逝去,一直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女儿又回到亲生父亲身边。深爱着女儿的父亲用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影响着女儿的人生,在共同生活的几年中,有女儿对父亲的顶撞和叛逆,有父亲的执著和妥协,父女俩从不解到了解,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谅解,最终相依为命,用爱和责任构成了生活中的点滴感动……
催泪指数:☆☆☆☆
《美丽人生》:影片讲述了生性乐观的犹太青年圭多的“爱情奇遇”。然而好景不长,当圭多抱得美人归,并有了个乖巧的儿子之后,一家人被纳粹强行关进了集中营。身陷绝境的圭多一直以游戏的方式让儿子的童心免受伤害:他跑到德国人旁边冒充翻译,把集中营规则说成游戏规则;当他最后被押走处死时,还扮着小丑的模样让躲在暗处的儿子依然相信这是游戏内容
催泪指数:☆☆☆☆☆
《向日葵》:这是一个发生在北京胡同里的平凡故事,讲述一家人跨越30年的悲欢离合。父子深爱着儿子,他希望用自己的臂膀为儿子遮风挡雨,用自己的阅历和力量为儿子护航。所以,当得知儿子品尝禁果之后,他不假思索就自作主张,将那个怀孕在身的女孩拉进医院……儿子暴怒了,他指责父亲干涉自己的生活,父与子的积怨,越来越深。在父亲的规划和强迫之下,儿子超越了父亲,终成画家。年迈的父亲,又开始干涉儿子的生活——他无法接受已三十好几的儿子不要孩子。父与子的矛盾再度升级。
催泪指数:☆☆☆
《海底总动员》:故事的主角是一对小丑鱼父子,为了救回被渔船捕走的鱼儿子,天性胆小的鱼爸爸毅然踏上漫漫寻亲路,终于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与儿子重聚。这是一个简单而美丽的温情童话,小丑鱼万里寻子的经历使观者轻松完成一段重拾童心之旅,唤醒内心深处对亲情的渴望与眷恋。
催泪指数:☆☆☆☆
《那山·那人·那狗》:天亮了,乡邮员父子一前一后走出家门。这是父亲的最后一次送信,因为他今后的工作将交由儿子去做。父亲送了一辈子的信,他将毕生都献给了山里人,因此疏于照顾妻儿,尽管他在心底深爱着自己的家。因为聚少离多,儿子眼中的父亲可望而不可及。穿行于纤尘不染的山村,山民们对老邮递员的感情使儿子渐渐理解了父亲多年来的辛劳,慢慢体会出那份深藏的父爱;父亲也终于如愿:这一生历尽千辛万苦,等待的就是让儿子真正从心底看得起自己。在父子接力的过程中,儿子生平第一次喊出了“爸爸”,而当儿子背着父亲涉水过河时,俯在身后的父亲开始老泪纵横。
催泪指数:☆☆☆☆
《我是山姆》:山姆-道森是一个弱智父亲,他依靠一帮同样患有精神障碍的朋友帮助,抚养着他的女儿露西。几年后,露西7岁了,是个漂亮而惹人喜爱的小姑娘。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小姑娘的智力明显已经高过萨姆这个当爸爸的,她的很多问题开始让萨姆无法回答了。懂事的小露西发现了父亲的问题,她不愿意让他难过。可是那些社会工作者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萨姆已经没有权利抚养露西了,他不仅不能给露西一个完整的家庭,更无法指导露西成长。他们要为小露西找一户合适的家庭--为了她的健康成长。然而萨姆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爱可以克服任何困难,只有爱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于是萨姆聘请了律师丽塔·哈里森(米歇尔·菲佛)帮自己要回露西的抚养权。
催泪指数:☆☆☆☆☆
《忘不了》:在小慧看来,父亲也许是世界上最古板最可怕的人,不仅阻止自己和阿文结婚,更是常在阿文去世后来讽刺打击自己。一波波尖锐的暗藏嘲讽的话,从愠怒的父亲嘴里吐出,柔顺的母亲则在旁边打着圆场,劝告着小慧,倔强好强的小慧强硬地拒绝了母亲的好意。小慧不知,当父亲从桌上钥匙猜到她回家时便悄悄当作不知情,只因父亲害怕她不再回家,害怕伤害到她的自尊,男人有时其实也是非常温柔细腻的。虽然艰难,小慧总算在生活里成长并成熟了,对着父亲的似乎永恒不变的冷冷语气,小慧却能读出其中的包容和温暖。
催泪指数:☆☆☆
《对不起多谢你》:阿昌从前妻手中接过照顾儿子的责任,他满心以为这是件易如反掌的事,可是在国外长大的儿子在观念的不同,却令阿昌深感父亲权威遭受严峻挑战。父亲的权威并非用谎言和力量来维系,他不会说对不起和谢谢你等礼貌词,也不会尊重儿子,更不懂得尊重身边的每个人。当阿昌和儿子玩闹时忽然发火给了儿子一耳光时,这一记耳光似乎也扇在了所有为人父母者的脸上,只顾着所谓的颜面和权威,这又何尝不是别人赐予的,自己无法给予儿女,又怎能获得。
催泪指数:☆☆☆☆
《给爸爸的信》:巩伟一家三口住在一座典型的京城四合院内。巩伟的妻子卓玲身染重病,但她始终坚信一直没有正当职业、穷困潦倒的丈夫绝对是一位好丈夫和称职的父亲。
催泪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