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廖新波医生误诊杂谈 |
分类: 经济评论类 |
还能够相信医生吗?
早上看了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的博文《医生诊断三成是误诊》,文章说,如果在门诊看病,误诊率是50%,如果你住到医院里,年轻医生看了,其它的医生也看了,大家也查访、讨论了,该做的B超、CT、化验全做完了,误诊率是30%。对于减少误诊的建议,他指出:如果在一家医院被一个医生诊断了,你一定要征得第二家医院的核实。
看完这篇文章的第一个感受就是,我们还能够相信医生吗?
多少年来,我们都是在生病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医生,对医生的诊断都向来是深信不疑,看新闻的时候偶尔会看到医生由于诊断错误导致病人死亡的案例,可我们都是把这一切当作意外,并不去怀疑医生的诊断水平。
现在家里有了小孩,更是经常和医院打交道,对于医生给我们的每一条建议,我们都是不折不扣的严格执行,也从来没有怀疑过医生的话是不是具有针对性,是不是都是正确的理念和建议。我们都把医生当作专家,医生说什么我们就只有服从。
而现在,我们明白医生原来也不是完全可以信赖的,竟然有三成的诊断都是错误的,但除了医生,我们还能够相信谁?
小区里有一位留日的博士,我们有时候会一起聊天,他对国内的医生和医院可谓深恶痛绝,他说,现在的医生把本来一次可以看好的病多次看,把小病当作大病来看,把没有病也当作有病,因为他们的收入和这些有关,丧失了职业道德。而且,本来有1元的药就可以了,他们却开价值100元的药品,而患者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位博士说,其实,很多病通过简单的食疗就可以解决,但医生却习惯于借助昂贵的医疗仪器为人作出诊断,但问题是机器是万能的吗?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会在生病的时候求助于医生,而现在,我们会想,医生的判断可能有三成的比率是错误的,如果是大病,我们是不是要去第二家、第三家医院去再次诊断?那我们还要花多少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