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了学校考研分数线复试中被淘汰,低于学校考研分数线却被顺利录取

(2007-04-18 22:55:04)
标签:

考研

复试

公平

分类: 经济评论类

晚上,看了王全杰老师的文章《我考研分数第一,我却落了榜》,文中讲述了其学生郭肖霞考取洛阳725研究所,初试成绩第一,最终却被淘汰的悲惨经历,读后叫人心里感觉不是滋味。我也是一名研究生,也经历过她所经历的一切,只是我比她幸运,考试成功了。但是,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我身边所经历的一切,叫我慢慢理解,这样的事情发生,不是不可能的。

记得上年我们学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有一位同学的考研分数线超过了国家分数线但是低于学校最终确定的分数线,按照道理,学校确定的分数线是按照120%的人数参加复试截取的分数线,可是,奇怪的是,这位同学竟然进入了复试的名单中。经过复试时笔试、英语口试、专业口试、体检等一系列环节之后,很多分数线比较高的同学或落榜,或被调到其他相对较差的专业。而这位同学却最终被学院录取。今天,我还和同学们在说,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同时“搞定”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和学院主要领导的关系,否则,事情很难办成。我们甚至还在猜测,背后到底是什么关系具有这么大的力量?

明天,我们学校就要进行硕士研究生的复试工作了,不知道是否还有什么猫腻。不过,我朋友前一段的遭遇叫我体会到,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的。

一两周前,朋友分数也是过了国家分数线但是没有过学校分数线,开始四处走关系,想尽办法使自己的事情有点转机,但是,可以依靠的关系实在太少,面临的唯一选择就是调剂了。当然,既然是调剂,就希望自己可以有一个次优选择的专业,他选定了其中一个专业,开始不断的找可以利用的关系,最后的结果时,太晚了,调剂名额已经全部被那些院长、主任或其他关系大户占据,甚至还有“字条”没有完全满足,关系大的当然优先录取。后来,朋友无奈,只有进一步退却,选择了一个再次优的专业,而这已经是幸运的了。

其实,据我了解,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个别,也不仅仅发生在一个学校,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研究生复试看似可以公正的选拔人才,实际上却沦为一些人呼风唤雨、寻求租金的机会。而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全部寄希望于所谓的“关系”上,恶性循环,使得考研的公正性一直备受质疑。

我这里所讲的情况没有办法和王全杰老师所讲述的郭肖霞的考研遭遇相比,但是,都反映出了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考研的公正性问题。难怪作为老师、作为人大代表的王全杰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亲爱的学生,假如你家庭不贫困,假如你父亲有能耐,假如你脑子灵活在复试前稍微活动活动,或许结果不会出现今天的这种局面。

这到底是谁的悲哀?社会?教育体制?还是我们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