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韩寒及他的杂志

(2009-05-16 21:22:25)
标签:

韩寒

杂志

分类: 金色骛识

    从四月开始我就不停地查韩寒的杂志,似乎那时候的说法是5.4出,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着落,倒是这阵子把网上的各类评论性文章饶有兴趣地看了一通,很来感,就到博上说几句。

 

现在评论界(姑且这样说)主要有这样几种看法(文章标题)。(主要都是支持寒的~太欣慰了……)

1。《韩寒郭敬明办杂志拼稿酬 “挺郭派”质疑是炒作》

部分引用:

   天价稿酬的新闻一出,网络上下马上激起一阵口水仗。也许是中国写字的人有感于低稿费的困苦,不少人揭竿而起力挺韩寒,同时矛头直指郭敬明。很多人都对此举表现出热切的期待,评论家于立生指出希望韩寒的高稿酬能在文坛上起到“鲇鱼效应”,并认为郭敬明的“不存在竞争”是心虚:“我是不以为然。竞争,往往是以差异化而非趋同的形态表现的。越是具个性和特色的,也是越易赢得市场的于差异化中谋竞争,正是竞争的强化,而非弱化或‘不存在’。”

  另外还有人翻出郭敬明“抄袭门”事件后走马上任《最小说》主编的事,以此来跟韩寒对比。“说到底《最小说》就是利用郭敬明的知名度和在青少年中的号召力而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对于郭敬明来说,一方面可以为自己带来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件事情炒作一番,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如此一来,杂志社和郭敬明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而韩寒与郭敬明最大的不同,在于除了“骂人的本事”太厉害之外,其文品极少被诟病,而他在赛车业的发展和汶川献爱心的举动也为其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印象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相信杂志会出现大量优秀的稿件,发掘一批有才华的文学青年。”

  而一些作家也深被韩寒的“肝胆相照”感动。青年评论家韩浩月认为,这么高的稿费完全可以动员更多的作者,写出更好的作品去投稿。“在中国,高稿费绝对是推动写作的一个好办法。”著名文化评论家解玺璋也认为,这是个互惠互利的好事,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中国一般作者的稿费确实太低了。

我的评论(当时文章下边一片骂声,骂作者脑残,凭什么说她们的“四爷”……):

    发现还是郭敬明的粉丝厉害……看来不仅恋爱中的女人是愚蠢的,热恋偶像的粉丝也是愚蠢的……
    韩寒和郭敬明的对比是显而易见的,你要是喜欢青春校园小说,挺郭敬明没得说,但是你要是对中国社会各种腐朽肮脏的潜规则有一点关心,你会发现韩寒一直在针砭时弊,不遗余力的披露,用自己亦庄亦谐的语言讽刺着,现在有人说韩寒会是先一个鲁迅,虽然他及不上,但是在现在的时代,能有一个这样的敢说敢做的青年,并且有人赏识,已经很幸运了。
   希望韩寒一直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

 

2. 《更应关注韩寒办什么样的杂志》

部分引用:

   一本杂志要有精气神,关键看主编。主编的倾向和品位,决定着杂志的风格与内容。这就要说到韩寒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于这方面我没什么直观的印象,他的书我也看得少,但有几个细节,让我对韩寒充满好感。一是在我敬佩的媒体上,韩寒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叫《公民韩寒的交通问题》,指出了交通领域的诸多不合理现象,令人印象深刻。再就是去年,韩寒荣膺公盟法律研究中心授予的年度公民责任奖,让我知道在车坛和文坛之外,还有一个公民韩寒。去年四川发生地震后,韩寒还是前往灾区的志愿者之一。正因为以上几点,我个人对韩寒印象不错,不像另一位80后作家,不仅抄袭不道歉,最近还成了“副处”。

  最近有朋友也要办杂志,说如果有机会请韩寒写稿,就“再美不过”了。韩寒主编的杂志到底有没有品位,现在还不好下结论。但在征稿启事中,韩寒已经略略表达了一些他的志趣。他说,“会每期设最差观点和文笔的文章两篇到三篇,表示杂志完全不认同作者的观点,杂志认为作者脑残,反人类反常识反正义反自由……这类文章的稿费标准是1000字250元。”在我看来,站在公民立场,关注人类、常识、正义和自由,真有心做好这几点,这个主编还真值得期待。

   

3.  《韩寒:行进中的青年领袖》

部分引用:

    韩寒无疑是当今中国一个重量级的青年领袖,他无法被消解,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国内任何一个评选青年领袖的活动,如果韩寒不是候选人都显得可疑。

    近年,韩寒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符号,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韩寒影响力的扩大与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介入密切相关,但如果我们以传统的有责任的知识分子的面目刻画韩寒,又是不适当的。他是“新人类”而非前现代。他一改传统的铁肩担道义者苦大仇深的形象,这样的心理结构赢得了一些学院派知识分子的推崇,另一部分人则感到无所适从。一些知识分子产生争吵,爆出粗口,居然是因为对韩寒的不同评价引发的,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个人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

  办杂志外,韩寒最近担当《时尚先生》封面人物,令一些人诧异,这说明大家还是习惯于以自己心中认定的“韩寒模型”生套韩寒。韩寒是韩寒自己的,是特立独行的,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我们这些长胡子的人的思维结构的一种挑战。

关于《时尚先生》封面人物,我也是才知道,急忙就去找,贴上来几张照片——

关于韩寒及他的杂志关于韩寒及他的杂志关于韩寒及他的杂志关于韩寒及他的杂志

关于韩寒及他的杂志

    看到这些图片,看到他眼里的蔑视和戏谑,我突然发现以前我喜欢的那些他的写真太青涩了……我知道他成长了,越来越男人。

 

5.《韩寒从叛逆青年到知识分子,或成下一个鲁迅?》

部分引用:

   我坚信韩寒的杂志对他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开始,至少这项事业本身就含有这样的野心。这本杂志的意义远远不在杂志自身,而是他正式铺开乌托邦地图的开始。作为作家,作为自由骑士,作为人道主义者,作为独立思想家,这本杂志给韩寒的诸多身份,以及无数个韩寒提供一块交集。

  这是他的国。他的第一块领土,是他乌托邦精神的第一块试验田。那高额稿费不是噱头,而是为了革命的个人牺牲。

    这一刻的韩寒和他以往的任何时候都不同,这是一个准备步入中年的男人。承认了吧,承认了吧,和我们一样,他也开始老去了——但这恰恰是他真正闪耀的开始。

  如果这块大金子能够发光,那么我们也许会一起迎来最好的时代。

  “我是不能被分类的。”韩寒说。但是我们依然坚持这样讲,不管他愿意不愿意:他可以不是偶像,却一定是榜样。 

我的评论:

    虽然这种比较有些悬殊,但是我在看韩寒的文章时时常会有看鲁迅文章的感觉,一样犀利调侃的文字,我会支持韩寒的杂志,既然这个杂志是作为一个严肃说教类和清晨校园类的一个过渡,希望这本杂志成为一个典范。

 

 

   

 

     五一的的时候去书店买《暮光之城》的时候看到《儿子韩寒》,一看到照片那页,我立即就买下来了。不到一个下午看完,看完之后发现更喜欢韩寒了。

     从99年到现在,他只是执着的走自己的路,我行我素,做他想做的,说他要说的,会不断地从社会挖掘引人深思的典型事件,在博客上口诛笔伐,一贯自己的文字风格,不管其他。而他的这种性格,导致本来喜欢他的人更喜欢,讨厌的也将更加厌恶,但我始终觉得,他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人,过自己的生活,但是在同年代的80.90后里面,在一群青春惆怅敏感忧伤的小人物里,能有这样一个人,关注中国社会,敢于揭露黑暗,实在是万幸。

     但是我知道,鄙视他的人会继续鄙视,支持他的人会继续支持,我很高兴我选择对了我的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