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把小镜子,晚上洗好澡,拿着镜子,梳理自己偏黄的头发,我喜欢对着小镜子一边看自己的脸然后长时间的梳理,据说这样可以活血,让自己的大脑保持清醒,保持健康的血液循环~
~~与其说是为了梳理头发而照镜子,还不如说是为了看自己那张陌生的脸,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如果要联想一个人,那个人的脸就会马上浮现在脑海里,而要想象自己,我看自己那张脸是不大能马上浮现出来的,幸亏有镜子,我才得以空闲之时,拿出来,好好的欣赏自己,认识自己!
近来,心情很静,只是有时仍会被自己所打散,不能集中精力去做意见事或者同时做几件事,那是很痛苦和悲哀的事情,我是一个喜欢制造声音的人,然而离开独处时,我又是喜欢安静的,精确的讲应该是宁静,内心的安静,而不是周边环境的安静。时间总是那么走,永远不多也不少,而事情也总是不多不少,但会让我忙的不可开交,可是越忙我却越要偷懒,而月空闲的时候,我却越要找事做,总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感觉。我需要随时关注自己,我需要那面小镜子,我要知道每一刻自己脸上的表情,是快乐还是无奈,是欢愉还是厌恶,但是我只会在黑夜里拿出那面镜子,在昏暗的灯光下关注自己那张脸......
是的,我还在幻想之中,我正游离于自己的现实和理想之中,还有社会的现实,这个三不管地带,带我走的很累,原以为可以走的很好,谁知一路骷髅,几千年来,没有人能走出了,不是穷困,就是潦倒的了!黄磊说请书中,在谈起鹿桥的《未央歌》时,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在学生时期都会有一本自己的小说,那是的小说带领着自己作者青涩的梦,《未央歌》与其说是一本言情小说,不如说是一本学生小说,他有着许多年轻学者追求梦想的茫然。“夜未央,心已睡。梦未尽,泪已垂。”《未央歌》有着很浓的欲赋新词强说愁的嫌疑,对于年轻岁月,有着强烈的做梦情景,尽管它和现实离的太远。鹿桥的《未央歌》我也早想读了,在80、90十年代在日本、美国引起过年轻人的追梦狂潮,尤其是在台湾,在这个据我看来是悲情的城市,它的疯狂亦是吸引我的第二各原因。可是拿来后,看了鹿桥的前言和回忆之后,我却看不下去了,在这个充满色彩的21世纪,那些黑色的文字,却温柔的让我无法继续下去,也许是时代色彩的差异,抑或是我个人内心的差异,我看不到自己的梦,又怎能去打破他们的梦呢?
昨天晚上,疯狂的听了些音乐,很有感触,拿出以前的日记本开始翻阅,翻开其中的一本日记本,发现自己在书中夹了一封信,这信,因为没有署名是写给谁的,所以,也忘了是写给谁的。但能夹在这书中,相信是自己曾经有过的一段心情,在那个时候,流逝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