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祺·文祺读书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彼得·德鲁克的一本经典之作,成于1966年,却依然在四十年后的中国,被一群职业经理人选为年度最值得阅读的十本书之一。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历久弥新,在于历经了四十年后,书中鲜活的思维,敏锐的观点,到现在依然切合实际,依然有效。最近的一次读书会里,我选择这本书当作教材,跟所有中阶主管一起,认真学习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经理人。
这是一本很简短的书,除了第一章破题“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强调读者卓有成效学得会,以及最后一章结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强调读者一定要学,一定要会,在短短的175页,八个章节当中,提出了五个重点,依序为时间、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以及有效的决策。够简单了吧,只要你学会掌握时间,重视贡献,发挥人的长处,学会要事优先以及做有效的决策,就可以卓有成效,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
简单归简单,学得会不等于做得好,郭靖的降龙十八掌也是在练了20年之后,才让简单的招数变得威力无比,使得愣小子变成郭大侠。卓有成效的五招,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最终将追求成效变成一种习惯,才能发挥出无穷的威力。卓有成效的威力有多大,我用公司两位同仁的实际例子来说明。这两位同仁,一个是大妈型的人,主管华东一个分公司;另外一个是书生型的人,主管华南一项产品业务。他们不是锋芒外露,精明能干型的人,而是像郭靖一样,有点憨厚,想法单纯,心地善良,做事认真的人。这点特色符合德鲁克在书中第一章第一页所说,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
书生型的人所操盘的产品,在他所管辖的业务区,做到市占率超过30%,远超过全国范围的市占率。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的今天,能做到市占率超过3成,实在不简单,算得上是“卓有成效”。听他作报告,平铺直述地把所做的事细细道来,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大事,有的只是配合总部,把行销活动执行到位,把渠道秩序管理到位,把店面形象布置到位,把销售人员培训到位。总部提供产品的八项卖点,跟经销商一起总结出二十个卖点;总部提供的四套培训课程,自己发展成十二套,巨细弥遗。一个外表如此斯文的人,背后隐藏如此巨大的力量,获得如此丰硕的成果,真可算是用实际行动演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大妈型的人,所领导的公司,长期占据排行榜前三名。公司长年累月在重点高校招募人才,几年下来,算得上是人才济济。分公司主管,平均资历在公司五年以上,卧虎藏龙。要在这些才能出众、好强又好面子的主管当中长期领先,一再宣称只拿第一,一再刺激其他主管的人,实在不简单。而在这不简单的背后,也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大人物,只有一个柴米油盐酱醋茶,对各个经销商,各个产品线营业额如数家珍,像是个邻家大妈型的人。这个大妈所带领的团队,与其他分公司相比较,资历普遍较浅,才华出众的人也不多。感觉上,她带领着这群人,加上庞大的经销商团队,好像一个认真尽职的妈妈,带领着一群小孩考高考,一边照顾,一边督促,希望小孩们个个成才成器。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团体气氛里,还不忘在旺季冲刺的业务检讨会之后,劳逸结合地领着大家外出旅游,又是丽江,又是武夷山,难怪这个团队的成绩这么优秀。
书生与大妈,除了在他们自己的业务区上卓有成效,用在刺激其他人、其他团队,也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讲究的是绩效,绩效的好坏,要有个客观的标准。判定的结果才会让人心服口服。让知识工作者心服口服,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只要心服口服,可以让他们将原本是外界的目标压力,转化成内心追求成长的动力,不用浪费精力为落后找借口,专心致志为超前找答案。只要同辈做得到,不服输的自己也可以做得到。卓有成效的个人,像是一个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刺激每个人成长,帮助公司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组织。
读书会之后,有位同仁说,这本书之前读过两遍,读得有点吃力,讲道理的段落读起来有点拗口,讲故事的段落比较有趣。德鲁克所举的故事,发生在四十年前,故事虽然生动,毕竟已经过时,无法让现代人感同身受,体会背后的道理。读书会的点评人,要有能力利用身边周遭所发生的故事,打动人心,然后再与书中的观点相呼应,验证故事背后的道理。如此一来,参加读书会的人能真正读懂这本书,回家后才会有兴趣再读一遍。经典的书,历久弥新,道理可以流传久远,故事却要推陈出新,而且最好是从身边熟悉的事物讲起。
读书会,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使用卓有成效的同事当例子,可以成就一个卓有成效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