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设计
(2012-06-06 13:26:46)
标签:
杂谈 |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设计
(已投稿,勿转载)
羊正根1
准备活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为课堂教学做好心理和生理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抓好准备活动的备课,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以及情境教学准备活动,来谈谈如何有效设计这些准备活动。
一、一般性准备活动的设计
1.老戏新做
这里的“老戏新做”是特指“慢跑”在准备活动中的有效利用,我们都知道,慢跑能充分帮助学生预热,能在最快的时间帮助学生的生理机能进入最佳运动状态,且它具有统一性、便捷性的特点,唯一的不足就是缺乏趣味,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笔者以为,通过“老戏新做”的方法,能有效发挥跑的优越性,抑制不足之处。例如,以下几种跑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
①沿线跑
场地:篮球场
方法:由体育委员带队,绕篮球场上的实线慢跑,慢跑线路由体育委员控制。
要求:在慢跑时脚步统一,必须踩在线上,且跟住前面同学跑的线路。
目的:利用篮球场上的线条,确保队伍的整齐度,由此跑出优美、流畅的队形,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提高慢跑的积极性。
②模仿跑
场地:田径场跑道或篮球场
方法:由体育委员带领男、女两路纵队慢跑,在慢跑的时候同学们模仿前面同学所做的动作,如体育委员做小鸟飞的动作,则后面的同学边跑边做小鸟飞的动作。
要求:慢跑队形整齐,集中注意力观察和模仿前面同学所做的动作。
目的:利用动作模仿,提高慢跑的乐趣,并有效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
③反弹跑
场地:篮球场
方法:在篮球场内随意选择一个角度,由体育委员带领男、女两路纵队直线慢跑,当跑至边线时用脚踩边线,做一个反弹跑(与跑过来角度大致相等的反射角方向的直线慢跑),用同样的方法在场地内进行连续反弹跑,如遇到队伍交叉可适当变化方向。
要求:每位同学必须踩一下边线后再做反弹跑,同时在慢跑的时候应保持直线。
目的:利用反弹的乐趣促使学生愿意投入到慢跑中。
慢跑的游戏举不胜举,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必须遵循新、乐、奇,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愿意积极投入到慢跑中。
2.趣味游戏
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以无穷的趣味性、竞争性吸引这所有的学生。在体育教学的一般性准备活动中放入趣味游戏,必然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我们对这些游戏的选择必须有所甄别,因遵循全员同步参与的原则。例如《贴膏药》这个游戏(在没有改编的情况下),在游戏中大部分学生是站立静止的,没有同步全员参与,因此将它作为准备活动并不是很理想。像《大鱼网》这个游戏,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在跑动,有较高的趣味性,只要注意一下游戏时的安全问题,是很好的准备活动游戏,《老鹰捉小鸡》亦是如此。
3.健身操
健身操是一种有氧运动,对学生来讲即陌生又流行,是广受学生青睐的一种准备活动。笔者曾经在教学《肩肘倒立》一课时,采用一套自编《搏击操》,在教学时学生兴趣盎然,简单的动作在节奏音乐的配合下能有效带动学生的节奏,且所有动作不需详细教学,只需学生在跟着老师模仿做时,做简单的讲解即可。一节操大概3至4分钟,活动效果非常好,每个学生都有点气喘吁吁,并且充分活动了各大关节,让身体机能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专门性准备活动的设计
专门性准备活动因根据教学内容而设计,为教学内容服务,要体现出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简洁性。
1.针对性准备活动
这里的针对性准备活动特指针对学习技能时所要用到的身体关节、肌肉等做的准备活动,希望通过针对性准备活动,充分活动开这些关节、肌肉、韧带等,使人体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减少运动损伤。针对性准备活动的设计时,应有效分析技术动作结构,找到用力部位以及最容易受伤的关节。例如教学《立定跳远》,由于完成立定跳远动作时,对脚踝、膝关节、髋关节以及腰腹部肌肉用力较大,特别是踝关节、膝关节落地时所受阻力最大,因此这里的针对性准备活动,应活动开脚踝、膝关节、髋关节、腰腹部肌肉等,可采取这些关节绕圈的方式进行活动。
2.辅助性准备活动
辅助性准备活动如同教学内容的辅助动作,帮助教学内容的完成。辅助性准备活动的设计时应有效分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技术动作结构,找准切入点,破解教学难点。例如,在教学《正面投掷小沙包》一课时,在第一课时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纠正学生的投掷方向,那么在准备活动可设计一个“打桃”游戏,桃子要挂在空中 2.8米左右的地方,投掷线在距离桃子3米远的地方,为了安全起见,所有的垒球都用纸球代替。在稍微热身手,就让学生进行自由“打桃”练习,比一比3分钟内谁打到的次数多。通过这个游戏的练习,能让学生在游戏中无意识掌握如何提高投掷角度,帮助整个投掷动作的学习。
3.导入性准备活动
倒入性准备活动即通完成该准备活动而有效进入主教材的学习,使课堂前后连贯。导入性准备活动的设计应综合分析教材教法,结合主教材的教学环节设计进行创造性设计。例如,在《三级蛙跳》的复习课教学时,要求跳出三级蛙跳的节奏感,从而有效提升远度,可设计一个“兔子舞”的准备活动,通过“兔子舞”的练习,充分做好热身活动,并有效引出三级蛙跳的节奏“go go go---”而导入本课的教学。
4.启发性准备活动
启发性准备活动即学生在做准备活动时得到启发,从中获得学习的最有效方法。这类准备活动主要以游戏的形式为主,让学生从富有激情的游戏及愉快的心情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方法。如:进行篮球运球技术的教学,老师可以把准备活动定为“运球接力游戏”,这样,学生就会从游戏中得到启发,知道怎样运球才快、才稳。学生通过这种途径进行学习要比教师的说教式上课强好几倍。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对体育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三、情境教学准备活动的设计
三、情境教学准备活动的设计
情境教学的准备活动应把准备活动环节创编成一个情境环节,该情境必须有一定的运动量,把准备活动环节的作用发挥出来。例如,《单跳双落》一课以“春游”为主题的情境教学课,可将带领同学开车去春游这么一个环节设计成准备活动,在这个准备活动中首先让学生模仿开车,充分开发现实中的情境利用,如红灯停,绿灯行,左转车身往左倾斜,右转身子往右倾斜、上坡方向盘朝上一些,下坡则相反等等,即完成了做准备活动的任务,也有效地把学生牵引到情境中来,可谓一举两得。
四、设计准备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充分体现出准备活动的“活动性”
在准备活动的设计时,不能一味最求趣味性、新颖性,而忽略了准备活动的活动性。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活动使身体机能进入最佳运动状态。因此,在设计准备活动时应充分体现出准备活动的“活动性”,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进行创编,提高趣味性和新颖性。
2.要充分体现准备活动的“针对性”
准备活动除了要帮助学生热身,更需体现针对性,只有结合教学内容通过针对性较强的准备活动练习,才能更有助于我们的教学。例如,教学《投掷实心球》时,我们应对肩关节进行充分的活动,如肩绕环、压肩等。还应结合投掷动作的特点,进行蹬地、收腹、向前甩臂练习。
3.要充分体现准备活动的“季节性”
不同季节的准备活动量是不一样的,在准备活动的设计时不宜用慢跑的圈数作为指标,我们应以学生的生理反应作为指标。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学生的出汗情况,不同几节也应区别对待。在冬季,学生背部略微出汗表示学生的身体机能已经适合进行较大强度的运动了;在春秋季,准备活动的量应比冬季略微少一点,一般情况下也是做到学生背部有点出汗即可;在夏季,由于气温高,学生一动或者没动就已经满头大汗,这时出汗就不能作为评价标准,这时,准备活动的运动量比春秋季适当小一点,但要注意对各大关节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