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在热议94 人体冷冻:距离“起死回生”还很遥远

(2017-08-16 16:23:09)
标签:

人体冰冻

        人体冷冻又热了起来,因为我们国家的科研机构也迈出了自己的步伐——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临床专家一起行动,开启了一个在生命科学领域可能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研究项目——他们向因肿瘤病故的49岁患者展文莲体内注射抗凝、抗氧化和中枢神经营养等药物,完成了我国本土首例人体冰冻技术。期待着在未来的某一天,人类攻克癌症以后,将她解冻归来,开始新的生命之旅。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814/cc6d19a560c44ce08f90278d5b75f920_th.png人体冷冻:距离“起死回生”还很遥远" TITLE="正在热议94 人体冷冻:距离“起死回生”还很遥远" />

保存展文莲遗体的液氮罐 图片来源《科技日报》

起死回生一直是人类千百年来追求的梦想,但不管科学技术在如何日新月异地发展,在生命的进程发面,却始终没有找到明显的突破。现实的证据依然只能无奈地告诉大家,细胞的凋亡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启动了相关的进程,就找不到逆转回来的方法。

不过,这并不能让人完全绝望,尽管生命的进程无法逆转,但让这个进程逐步变慢,似乎总还有些手段,其中,最能给人带来希望的就是低温技术。

低温可以降低细胞的活性,因此,用低温保鲜成为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段,那么用低温能不能保留生命呢?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例如2015年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表明,在一种低等的生物——线虫身上,科学家不但成功令其死而复活,而且,还有证据显示,冰冻前的记忆在冰冻后被成功保留。

这一点足以让人欢欣鼓舞,但类似的成功,在哺乳动物身上,依旧没有成功的先例。但按照一般的逻辑推理,在低等动物身上成功的成果,早晚会在高等动物——包括人类身上得以实现。

其实,富有创新精神的人类从上个世纪就开始尝试相关的工作,第一个在这方面迈出步伐的是美国的一位物理学家詹姆士.贝德福德,他捐献了20万美元,在洛杉矶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人体冷冻实验室。1967年1月,他死于肺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接受人体冰冻技术的患者。

此后,世界各地陆续建立了三家人体冰冻实验室,有数百人接受了人体冰冻技术,他们在临床死亡后,冰冻在-196℃的环境中,以现在的观点看,在这样的温度下,一切化学进程都几乎完全停滞。从某个角度说,组成他们身体的细胞进入了一个“时间静止”的状态,也许在几百甚至上千年以后,还能维持现在的状态。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814/b2c3f5269d2b4451a0a1882f4735daec_th.png人体冷冻:距离“起死回生”还很遥远" TITLE="正在热议94 人体冷冻:距离“起死回生”还很遥远" />

当然,就目前而言,冰冻只能实现保留现状的目的,并不能真正的延长生命,其可能存在的价值就是让一个生命进行长期的静止后,到若干年以后再延续。当然,能不能复苏,还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冷冻本身也会造成伤害,而且,在解冻复苏过程中,也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所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对这项技术表示怀疑甚至完全否定的,大有人在。

但越是不确定性,可能就越具有挑战性,就如一位选择自己在身故后接受冰冻技术的哲学家波斯特伦所言,“未来越不确定,选择活下来就越有意义,你可以尽可能多地保存大脑中的信息,而不是简单地丢弃他们。”

只是,现在冰冻技术的价格还是非常昂贵,目前仅冷冻液的成本,一年就需要5万元钱,而且,真正从事其中的专业医生很少,因此,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就很可能异化为针对富人的“圈钱”行为。

大概就是商业因素吧,目前接受人体冰冻的多为因为各类疾病身故的患者,从医学角度说,其实选择这类人群应该是不大合理的。因为这些因为疾病死亡的人,其自身的器官已经严重衰竭,本身具备的可修复性并不强,到时候即使真的能侥幸回归,也可能因为寿限已到,难以复活。所以,如果真正是探索的话,选择那些因为车祸或者溺水等意外导致身故的年轻人,这样的生命更具有可修复性,将来成功的可能性或许更大。

文  郑山海

搜狐网三條公众号http://www.sohu.com/a/164559406_665455?_f=index_news_7

百家号转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75748401530447&wfr=spider&for=pc未授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