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者之声85 医生不该总是承担责任的最后一块拼图

(2017-05-08 14:50:43)

55日上午,达州市一家医院的一名ICU医生,在24小时的值班过程中,连续处理了8名新来的危重病人,结果在交班前夕倒在了科室里的护士站,头部撞伤,被同事抢救后住院治疗。

据说这名医生对于自己的晕倒还是比较淡定,直说“身体还行,累点无所谓,病人命要紧,不拼怎么得行?”,言语非常朴素,读来令人感动。

对于这样一个事情,可以用来解读医生的伟大与奉献,也可以用以体味医生的辛苦与操劳,但在笔者看来,最该收到重视的应该是,医生不能总是成为医疗责任的最后那块拼图。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的医疗行为,说起来也是一家医院或者一个科室的集体劳动,可是因为医生是医疗行为最直接的实施者,于是在实际的医疗实施中,医生就成为各种行为最为直接的责任人,最后许许多多的的问题,医生都需要无条件承担,导致很多医生压力山大,体力透支。

我们看看这位晕倒的ICU医生,在几乎连轴转的24小时值班中,不但要承担23名原有重病人的管理,还参与处理了8名新收重病人的抢救,这是什么样的工作量呢?23名重病人在ICU里,假如病人都比较稳定,那么也大体需要早晚各记录一段病程,我们假定每次记录都是最言简意赅的,那么一段也很难少于100字,这就是5000字左右的文字工作,又新来了8个新病人,对于新病人的记录又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把发病过程,主要查体,当前诊断,诊断思路,治疗原则,治疗依据,甚至上级医生的看法一一描写清楚,基本上一个病人难以少于1000字,这又是8000字的工作量,除此之外,病人收入ICU还要与病人家属交代病情,签署可能需要的特殊治疗的同意书,除了文字工作,还需要不少口舌之功。而且进ICU治疗的患者,多多少少总还会有一些操作,比如静脉穿刺,气管插管等等,这些不但要身体力行,还要一一记录操作过程,这又是若干体力劳动外加文字工作……

因为ICU的病人有这样那样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因此在原卫生部下发的ICU建设指南中要求,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该保持在0.8:1以上,也就是说,一个用30张床位的ICU至少应该配备24名医生,照此配置,考虑倒班因素,如此规模的ICU每个班次的医生人数大体应该保持在6名左右,但现实的人数却是2名,怎么能不累。

可是,对于0.8:1这样的人员配置,却很少有ICU能够达到,为什么?因为临床科室哪都缺人,怎么可能让一个地方的人员这么奢侈。而且,及时有人也不该这么用,因为按照现在的收费标准和资金来源,没有一家医院能够养得活标准配置的医生。

有要求却无资金,有标准却束之高阁,在医疗工作的很多环节,都可以出现缺失和责任腾挪,只有医生治疗患者的事情不能打折,不管面对多少病人,所有事关医疗质量的具体要求,总会不折不扣地落在当事医生的身上,在这个过程中,医生永远是承担责任的最后一块拼图,除了咬牙坚持,没有其他化解的方法。

ICU医生累晕在交班前夕,折射的就是在医疗工作的执行流程中,医生完全无力维护自己权益的现实。面对这样的问题,为累到的医生点赞固然值得,然而,如何让医生在繁忙的工作中不要那么孤独,却是更值得思考的话题。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7-05/08/content_680890.htm?div=-1  新京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