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热议83 廉价药荒频现在打谁的脸

标签:
廉价药 |
廉价药荒再次上演——有媒体报道:一盒仅售7.8元,用于治疗婴儿痉挛症的注射用促皮质素,在很多家医院难觅踪影,而“黑市”上却卖到4000元一盒。如此荒唐的价格对比,令人除了无奈,似乎也就别无他法了。
对于廉价药荒的问题,这些年屡见媒体报道,有关部门也陆续出台过一些措施,特别是在2014年,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从生产、流通、价格、招采、使用等多个环节入手,提出了明确要求,不可谓不重视。
但为什么时至今日,管理措施总显得有些“干打雷不下雨”,迟迟未见明显效果呢?
http://imgcms.biyao.com/files//web/9946f206c07c47c198cad8eaac6cc754.jpeg
问题的根本不是管理是否到位的问题,而是廉价药本身就是一种“奇葩的存在”。
众所周知,医疗改革将我国的医疗市场推向了市场,但是在利用市场的大手来发展医药行业的同时,由于顾忌医药本身应该承担的社会公益性问题,因此在价格的制定上,既没有考虑市场需求,也没有真正考虑真实成本,并且缺乏一个修正体系,很多价格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不予调整,导致很多药品的价格完全与市场脱节,有些利润极薄,有的干脆就是负利润存在。
与此同时,现行的以药养医体系又严重刺激着许多医药的用药冲动,为了避免医院落入用药经济的陷阱,管理部门又对医药拥有的药品种类做了总量控制,例如三级医药在1000种,在这种情况下,医药就必须对一些不常用的药品从自己的药品目录中删除,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用量较少,价格低廉的药品就会成为首先被删除的对象,医院这边断了销量,药厂自然就更加没有生产的兴致,廉价药的断货,由此就“势不可挡”了。
http://imgcms.biyao.com/files//web/883b49aa935f4ab9989474f2fbff5073.jpg
因此,要真正治理的不是如何逼迫药厂生产廉价药,更不是责令医院必须常备廉价药。而应该思考这些廉价药是不是就必须长期廉价的存在下去,如何更符合市场,别在层层加码中,让一味廉价药变成“天价药”。
众所周知,一件商品的成本,就不仅仅是材料成本那么简单,还必须考虑人力成本,以及存储和运输的成本。在规模化生产的过程中,产量越大,单个产品的成本就低,反之亦然。对于那些应用于罕见病的药品,也许材料并不贵,但因为使用的人群少,产量上不去,单个成本不可能很低,可是相关部门却非要维持其廉价的身份,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少有哪个厂家能够长期为了公益来维持这些廉价药的生产和销售,除非其本身就是为了公益而存在,可以不计成本。
http://imgcms.biyao.com/files//web/c9a9497064374d468bc029b68037028d.png
所以,廉价药本身就是行政干预市场产生了畸形产品,频频出现的廉价药荒就是对这种行政干预的“打脸”回馈,黑市中高出政府定价几百倍的定价,其实是药品缺口的真实反馈。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部门需要固守的不应该是如何保证廉价药的生产,而是我们应该如何拥有一个可以真实反应药品价值的定价机制,让市场调节来保证药品的供给。
在市场调节、打掉暴利的过程中,我们不是不要公益性,而是应该把公益性的端口从定价环节转移到保障环节,如果人人都有一个合理的报销环节,药品是不是廉价,与患者能有多少实际的关联呢?
郑山海(医生)
首发于必要bi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