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之声67 医生之美,在于体会
(2016-05-18 23:15:10)
标签:
时评医政正能量 |
近日,一个医学奇迹在仁济医院的医务人员手中产生,一名82岁的退休老工人突发髂主动脉夹层,这个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死亡率也接近70%的危重疾病,现在发生在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身上,其危重指数可想而知。
但是,危重没有让这里的医务人员止步,他们凭借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凭借自己对医学技术的成功运用,更凭借一个运行有度的良好团队,硬是生生地从死神手里将老人的生命拽回,面对如此美好的一个场景,除了为他们点赞,还能为他们的奉献说什么呢?
擦干汗水,享受挽救生命的喜悦,这是医生最快乐的享受,也是医学最美的体现,当患者因为医生而获得了战胜疾病的机会时,医生乃至医学的价值也瞬间得到升华。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医学之美在很多时候并不为人所注意,仿佛这就是医学应该拥有的常态。
因为,在这个成功的医疗过程中,一切都太符合规范了:病人有病来医院,首诊医生按照医疗规范为其做了相应的检查,做出必要的判断,然后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医疗手段,医疗手段又恰到好处的发挥了作用。于是疾病朝着人们预想的方向发展。不管过程如何惊心动魄,但在常人眼中,医生就是应该给人治好病,这样的结果就如同狗咬人一样符合情理,所以在社会上没有一点可以吸引人们眼球的新意,不管做得多么成功,都非常容易泯然众人矣。
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美国医生特鲁多对医学的一句概括,如今受到很多医生的热捧,这句话给医学的作用做出了非常准确的定位——当今大多数的病是治不好的,帮助和安慰才是医学最常发挥的作用。
具体到动脉瘤夹层破裂这种疾病,患者更是面临九死一生的考验,医生再努力,治愈的可能都要远远小于失败的可能。所以,仁济医院创造的奇迹,本身也带有运气的成分,可能在更多的时候,医务人员付出了同样的努力,但疾病造成的损害却未能逆转,医生做出的帮助,患者或者他们的家属可能也并不能感到。这时的医生不要说美了,可能一步之遥就会陷入患者花费了大量医疗费用,却不幸辞世的负面新闻中。而这种医生治死人的新闻,在很多时候被认为是人咬狗性质的非常态,往往更有传播性。
雕塑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不是缺少美丽,而是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这话用在如今的医学环境中,也非常实用。我们的医学世界,并不缺乏美好的关爱,缺乏的是能体会的灵魂。
《健康时报》5月17日
http://epaper.idoican.com.cn/jksb/html/2016-05/17/content_567568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