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在热议57  谁是问题疫苗畅行的真正黑手

(2016-03-19 16:55:10)
标签:

疫苗

时评

一起特大的非法经营疫苗案,又一次超出了普通人们的想象——据报道:一对黑心的母女自2010年以来,非法购进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全国24个省市,涉案金额5.7亿元。目前,这些疫苗的去向尚不得而知。

免疫学学者王月丹称“这是在杀人”,这非耸人听闻,因为疫苗安全而引发的生命悲剧,我们并非没有前车之鉴。但就是在这人命关天的问题上,纰漏却再次展现,并且在24个省市畅通无阻。

疫苗作为人类与疾病斗争的重要武器,在各个人群中都在普遍使用,已经变得不可或缺。但作为一种生物制剂,它却非常脆弱,在保管过程中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无论是温度过低还是过高,都可能失效或者变质。因此,疫苗从出厂到被使用,必须严格执行专业的冷链管理——保证疫苗在保管的各个阶段都必须无缝隙地存放于规范的低温之中。每一次保管的变化或者运送,都必须严格登记,不留缺项,以保证责任明确,并具有可追溯性。

假如这样的管理制度能够被规范执行,那么,疫苗就不容易发生问题,即便有了问题疫苗,最后就根本没有机会流通到最后的使用阶段。而且在严格登记制度的保证下,不管在哪个环节发现了问题,只要查看每次交接环节的登记,也一定能够找出问题的来源及责任方。

可怕的是,在制度完备的情况下,一对看似普通的母女居然还在长达5年多的时间里,让价值超过5.7亿的问题疫苗,非常从容地流向了全国24个省市。在这个过程中,在这些时间里,制度到哪里去了,难道真的就成了一张无用的废纸?

和一般的药品不一样,但凡疫苗最后只能由防疫部门来使用,因此,不存在流向私人小诊所这样的管理漏洞。作为国家正规的机构,防疫部门在归口指向如此明确的情况下,怎么就敢把它们最后用到人身上呢?

涉案的黑心母女根本就不具有冷链管理的资质,不论是上游批发商将疫苗给她们,还是下游接手的机构,都面临着一次脱离冷链的问题。若要合规,就只能是造假,但这样的造假,在严格的登记制度下,是非常容易暴露的。所以,在这些疫苗畅通无阻的背后,一定是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态度。

在事关生命的问题上如此松懈,除了涉事人员对安全的漠视外,最主要的问题,恐怕在于当地的监管部门对于疫苗流通领域的监管过于懈怠。相关部门如果真能按照工作要求,对各个防疫部门认真管理,只要能有一两次对疫苗来源进行系统追踪,发现问题显然不是一件难事。连续5年多无人问津,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从现在传来的相关信息看,这些流出的疫苗,究竟去了何方,目前也还不得而知,这从另一个方面验证出,制度在有些地方,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在这起耸人听闻的黑心疫苗背后,真正杀人的不是这对母女,而是被束之高阁的制度。人心妥测、见利忘义是一些人的本质,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有危害,还任意纵容。目前案情还在侦破阶段,对疫苗的追查工作也已展开。我们惟愿这起惊天的答案,最后并没有真正导致疫苗杀人。但是,一个制度能够如此大面积的长期被忽略,背后的渎职,究竟源于体制上的低效,还是腐败官僚在作祟,搞清这个问题,可能并不亚于对两位无德母女的严惩!

 

凤凰网

http://news.ifeng.com/a/20160319/47978901_0.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