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评杂谈二孩 |
对此,许多为“二孩”家庭排忧解难的建议纷纷出台,比如给二孩家庭减税,或者给二孩家庭一定的补贴,或者延长产假等等。这些建议对于“二孩”家庭的确有很大的帮助。但作为一个潜在的二孩家庭,笔者对于经济因素或产假问题固然非常关注。但确不是最关注的,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在于孩子出生后的看管问题。
事实上,放开二孩后最直接受益者,主要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再生养一个孩子,在经济上确实面临不小的压力,但只要调养适度,这并不是一个迈不过去的门槛。但假如找不到一个恰当的照看孩子的办法,那就是无法克服的困难。
因为多数的工作人员是双职工,要上班就要守时,目前,大多数的家庭需要依靠老人照看孩子。由于“双独”“单独”政策的提前放开,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影响最大的群体恰恰是80年以前出生的人,这可是一群三四十岁甚至“奔五”的中年人了,他们的父母大多迈入了耄耋之年,已经辛辛苦苦照看过一个孩子,如今已然没有精力与体力再一次重复辛苦。可是,没有了老人的帮辅,这新出来的“二孩”怎么办呢?
请一个保姆?这不止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涉及到住房的条件,保姆的诚信等许多软硬条件。保姆伤害孩子,毁坏家庭的事件,也不是个案,把孩子的成长寄托在稳定性不很强的保姆群体,对多数家庭来说并不可靠。
与保姆队伍的不稳定相对应的是,我国绝大多数的托儿所或幼儿园的政策都比较呆板,很少顾及家长的实际需求。例如只接收3岁以上的孩子,并且接送时间都几乎与一般员工的上下班时间高度重叠,这又导致当前的幼儿,不论是上幼儿园还是上学,都高度依赖老人来接送,这对于现在大都进入古稀之年的老人,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对他们也极不公平。
回想起来,为什么我们国家以前那么多家庭能够抚养两个以上的孩子。除了养育的条件相对简单外,当时相对完善的托养制度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改革之前,我国很多地方的产假仅56天,但那时的托儿所却可以接纳56天的婴儿,这无疑是以前很多职工可以生育多胎最有效的保障。那时很多单位都有托儿所,妈妈上班时把孩子带到单位送进托儿所,下班带回家,有时中间休息还可以给孩子喂奶,家长自然减轻了极大的负担。
现在很多自由职业家庭也都能养育多个孩子,其实,这些家庭的经济未必富足,但因为他们的工作时间有较大的弹性,照看或接送孩子相对容易,生养孩子的压力就小了很多。
所以,在二孩政策全面落地以后,我们国家还应该在托养机构的建设上提供支持,包括各个单位实施相对弹性的上下班制度,利用错时上班的办法,让养育孩子的职工有机会把孩子送人放心的托养机构并能方便接送,这个问题解决了,生养二孩的顾虑就打消大半了。
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