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在热议37  压死人的稻草

(2015-04-05 21:11:40)
标签:

时评

医生

自杀

关心

这些天,四川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周晓辉在家中自杀一事在医疗界持续发酵。许多医生都为这位谦和且敬业的医生感到惋惜,为他的遭遇忿忿不平。并由他的不幸引申出当今医疗从业人员的诸多不幸,期待社会关注。

现在,有许多论述将之与一起医疗纠纷关联了起来——他好心的为一位条件极差的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却因为术后一些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受到家属长期的指责。这被许多同行认为是周医生遭遇的最大的不公,是导致周医生不幸的罪魁祸首。这个判断是否真实,现在已经很难断定是非,但极难否认,这起令人寒心的医疗纠纷不是压垮周医生生命张力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最后一根致命稻草固然可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压在他身上其他的稻草。

压在周医生身上的各种“稻草”确实很多。

首先,长期紧张的工作压力。相关报道的一个细节告诉我们,周医生的手机从来不曾关过,因为他要随时待命去为患者或者下一级的医生提供医疗服务。这种的状态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这种没有张弛的紧张状态,很容易在某个特定的状态,压垮一个人的神经。

其次,相对困难的家庭环境。周医生的爱人长期患病,需要他长期照顾,上面还有90多岁的母亲,家庭的压力显然大于许多常人。而他的膝下又没有孩子能够调节家庭气氛,这很可能让他在繁忙的工作之后,在遭受困难的时候,比许多人少了一个改善情绪的支点。

其三,不容乐观的医疗环境。如今做医生难,做一名好医生更难。尽管相关部门一再强调不能以经济效益考核医院,但多数医院都无法脱离经济效益的指挥棒,以致于钟南山院士感慨中国的大医院都在比自己的经济收入,却不大关心救治了多少重病人。这样的环境,对于那些希望静下心来做业务,简简单单当医生的人,常常显然两难的选择之中,因为,在很多时候,经济效益与医疗原则或者医疗道德是相矛盾的,这种道德与现实的巨大差异,常常在无情地撕咬医生心底的某些情愫。

不被患者理解,不被社会理解,为某些道德丧失的医生背负种种恶名,这些也是当今医疗环境中,医生必须面对的烦恼。在周医生身上恐怕一个都不能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好心换来的医患纠纷,当然会累加出许多致命的伤害。

在声援周医生,在缅怀周医生的时候,我们的确应该剖析带给他伤害的纠纷,但是,那些压迫在医生身上的其他稻草,显然也应该得到重视。例如,对医生可以提出严格的工作要求,但是否在一定的工作周期中,给他们相当的假期,调剂一下他们的身心?对于医生在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如意,我们的工会组织是不是应该定期予以一定的帮助和关心?我们的医政管理,在什么时候能真正将医生从经济效益的枷锁中走出来,能够真正让医生享受到治病救人的职业成就?不仅仅医生如此,其实我们许许多多的行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关心每一个员工,关心每一个员工遭遇的每一个困难,恐怕是我们这个社会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发于《新京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