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6/middle/4b225e02gc014f516a64f&690
背井之觞
——《望乡》影评
《望乡》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
对于一代人而言,《望乡》和《追捕》一样,是属于他们的最早的“日流”,栗原小卷欧化的身材、发型、衣着就是从那时起风靡一时,最近又看了一次,日语完整版本,我猜以前在中国放映时必有删节的吧。这次忘不掉了,栗原小卷如故,但田中绢代刻骨的演技和高桥洋子的自然之美令人惊艳,这两位女子在我心中留下比栗原小卷更深刻的痕迹。
此时再看《望乡》,觉得彼时国人更关注栗原小卷代表的发达国家流行时尚,而没有更多心思和条件来品味东方文化既同源又相异的美感。至于影片的情节,片中的栗原只不过是穿针引线的人物,真正的叙事中心是阿崎婆(田中娟代)和崎子(高桥洋子)。
《望乡》在中国的广为人知,一定程度上出于人们对于妓院的猎奇和对情色的想象,那一抹妖艳是彼时中国银幕上难得一见的,受这种潜意识影响,影片蕴含的悲情力量反而被削弱了。
故事简约但冲击力强,讲述一个专门研究日本受虐女性辛酸史的女研究员三谷圭子,与一位曾在南洋当妓女后归乡的老婆婆崎子之间的故事。崎子儿时,父亲早逝,母亲带着她和哥哥每天辛勤劳动过生活,终于有一天母亲新嫁,但是新家容不得二人,于是哥哥去了矿井打工,而崎子则被诱骗到国外即当时的婆罗洲(现在的马来西亚)山打根这个地方做了妓女。
全片似乎只有一个人对崎子好,就是三谷圭子(栗原小卷)。虽然她是为了研究的目的而接近崎子,但她对待崎子却是真心实意,忍受了崎子破旧的屋子,和简陋的饭食,为她按摩,和她一起挖芋头,洗床板,最后还帮崎子将屋子整修一番,整个屋子看起来那么美,崎子说就好像在天堂一样。
两人直至即要分别,已经形同母女。圭子说了第二天要走,并要拿钱给崎子,但崎子拒绝,说只要她使用过的毛巾,这样一用这个毛巾就能想起她来。崎子接过圭子的毛巾,放在胸口,突然掩不住的背转过身,嚎啕大哭。那哭声惊魂动魄,不仅仅是为与圭子的惜别之情,还宣泄了她整个人生中的不幸遭遇.......这一哭,居然一世都过去了。
几经周折,圭子在山打根的荒野密林中找到了阿崎婆提到的墓园,那是菊子夫人的功德之一,她出资为南洋姐们修建了墓园。战火曾经焚烧过这片土地,如今树木杂草丛生,无路可寻只能披荆斩棘,当圭子看到一座座沧桑的墓碑时,她的眼泪夺眶而出——为那些潦草结束的生命。
圭子的发现令她震惊而心酸,所有的墓碑都背对着日本——南洋姐们曾经的家乡、她们出发的地方。不是面向而是背对,这是怎样一种决绝的姿态和情感!就像菊子夫人曾说的,回去又怎样?离去便不再回头,被抛弃的同时也选择了自我放逐,她们就这样永远定格了离乡背井的辛酸惨烈,只留给故土一个绝望的背影。一座座墓碑无声地控诉着黑暗的时代与命运,血泪都已干涸融入异国的土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