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色乱弹之风景摄影

(2006-11-02 10:52:09)
你的灵魂为谁而安??????
 
 
 
“好漂亮!”
这恐怕是风光片听到最多的感叹。
尤其来自异地、异域的风景。奇妙的光线、绚丽的色彩、以及不为常见的人和物。典型的景观符号很容易就引发一大群人的共鸣。
但是,稍微留意,人们感叹的,不是拍摄者身临其境的心绪,而仅仅是,影像记载的风景。换句话说,在相机已经高度自动化的数码时代,这样的风景只要有钱有闲,几乎是谁都可以喀嚓几张。
没有情绪,没有个性,更没有灵魂。无疑,这是每一个有欲望的摄影师难以容忍的悲哀。
你的灵魂在哪里?
或许,我们可以矫情地说,咱不就玩玩图个高兴而已。
我可以肯定,对于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或者说摄影师,那绝对是一种没有勇气的虚伪。倘真如此,你又何必不停地升级器材也升级脑袋,甚至加入某个或若干论坛、群或者协会。很少,有人能完全封闭自己,能够纯粹在摄影上自娱自乐,那是极其少数的另类。这种人,我诚心向他致敬。
事实上,我所见到的大多数都是渴望分享渴望表扬甚至渴望功名。拍得更好甚至比别人拍得更好的欲望是广泛存在且值得赞扬的。但是,很多人却在一边以实际这样做着一边却口称玩玩而已。这种行为丝毫不值得尊敬。
既然,我们都渴望拍得更好甚至比别人更好,那么,之于风景,你的更好在哪里?
千载难逢的光线?纤毫毕现的质感?还是不可常见的美景?
这无疑又是一个似乎充满悖论的命题。
一些风光摄影名家甚至放言,120系统以下,不谈风光。因为,他们认为,没有一定的像质保障,你无法表达风景的某种特质比如壮丽。
也有一些摄影师认为,光就是风景的一切。阴雨雾天是个难以克服的障碍。
还有更多的看法、流派和观点。
但是,稍微留意,有一个共性隐藏在这些观点的背面。那就是客观。器材是客观,光线是客观,色彩是客观…难道,风景尽止于客观。
看到太多的雷同,我不得不遗憾地说,那是一种莫可名状的悲哀。比如沙漠驮行、比如梯田韵律、比如哈纳斯之晨…。尽管不是一个时间甚至隔起老远,但太多的画面似曾相识依稀曾见。不断的重复,固然可能给某些人自己快乐,但是,那似乎已沦为一种坐井观天,而已。负面的效应是,浪费、物价抬升、民风不纯…。
试问,既然风景能感动你自己,为什么不让你自己感动别人?
所以,每一张你拍的风景,需要渗透你自己的感触、心绪、甚至灵魂。
回归到一个原始的起点。
你看到一片风景,按动快门,那一刻,你已经被打动,那一刻,你渴望与别人分享。
事实上,你渴望与人分享的,是那一刻心境,拍下那一片风景,只是途径。
可是,由物质到精神,由三维到二维,你的情绪未必能保真。
因此,需要取舍、构成、曝光、裁剪等技术手段去尽量无损。
显而易见,器材不是第一位的。一个具有说服力的事实是,摄影史上的大画符风光让人震撼,135甚至宝丽来作品同样给人启迪。没有孰轻孰重。人们——有文化鉴赏力的人们,关心的是蛋的味道,而不是下蛋的鸡。因此,我坚信,那种说大画幅比135更适合拍风光的观点绝对是狗屁。真相是你无法用现有系统拍出更进一步的影像而已,你无法在某个物质层面突破自己。
直接通过物质层面的突破来寻求改变和超越不失为一种手段。
当然,请不要误会,是我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单纯强调质感,我决不因此偏执地认为,风光摄影不比135系统强大。但是,质感,并不是风景摄影的全部。很简单,一张模糊不清的童年照片对你的感染力并不逊色于一张清晰的彩色照片。情感已经决定价值。只是,侧重不同层面。
这恐怕也是宝丽来、针孔这样的载体依然存在且生命力顽强的本质所在。
器材,犹如剑客的剑。除非你肩负特别任务,需要特别的定制化武器,比如商业摄影师。通常情况下,只是使用偏好,没有谁长谁短。在好的剑客手中都是可以杀人的。如此,人剑合一远比利钝之分更有价值和意义。换句话说,对于一个摄影者,有必要且需要熟悉你手中的武器。能否发挥到最高境界远比此长彼短更值得你检省和自问。除非你已经不可逾越,所以需要原子弹。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尊重的事实是,对于同一个剑客面对同一个刺杀任务和同一个刺杀目标,利剑肯定比钝剑优先。更具体地说,你的任务是肢解目标,手术刀远比龙泉更适合;而如果是需要远距离击杀,阻击步枪肯定比手枪关火。
还是扯回来,如何让灵魂渗透影像,让一张风景贴上你的标签?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遭遇Y胶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